有故事的群體

 

文◎黃少芬

講道要有四大重點,每一大重點又要有四個分題,分題之下還要有小題,如此鋪排講章的做法大概是受了清教徒的影響。

十六、十七世紀的清教徒運動留下美好的屬靈遺產,就是將真理系統化。然而,縱使清教徒留下無數結構精密、寫作嚴謹的講道集和釋經著作,但論流傳的廣泛程度,沒有一本及得上同時代的本仁約翰的《天路歷程》。此書的現代版本通常刪除了本仁約翰的一篇自辯文章,他慎重地向教會解釋為何用寓言式的寫作方法表達信仰,因為當時清教徒對幻想感到不安,虔誠的清教徒是不會寫故事的,此等想法延續至今日。

差傳學者估計全球現有七成人口屬口述文化(見P.10),他們只能或傾向用口語方式學習;因為文盲和教育水平偏低的人口佔其中很大的比例,於是很多人誤解口述文化是次等文化,而書面文化才是高等文化。這種偏見導致過去的宣教工作停留在文字傳播上,但今日不少西方差傳機構已正視口述文化社群的需要,正在推動講故事作為傳播方式,因為講故事是口述文化社群的特色。

文明國家也有數目不少的口述文化人口,媒體科技讓人回歸口述文化的年代。其實,教會仍然有濃厚的口述文化傳統,崇拜、團契、主日學便是口語傳播的活動,但沒有了口述文化的講故事特色,偏向分析、歸納、邏輯等思考方式,而非圖像思考方式。我們有中國人的情感,但用了希臘人的頭腦去理解和傳播希伯來文化的內容。有概念,有原則,但呈現的信仰缺乏質感和細節。生命本身就是故事,並非抽像化的教義(雖然教義有重要價值),聖經和個人生命都是一個與神相遇的故事。

口述文化和書面文化可以並存,在呈現有活力的信仰上,講故事與釋經也可以並存。在此,我建議教會要不斷重述自己的歷史故事,讓會友有根可尋,前人留下的屬靈遺產,透過故事口述一代接一代的傳承下去。也祝福教會是一個有故事的群體,不但有道成肉身的教義,也有耶穌與人相遇的歷史。

admi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Next Post

以色列通過《反杯葛》議案 杯葛行為可被入罪

19/07/2011 – 17 搭模斯月 5771
  以色列國會經過長達6小時的討論後,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