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六十年的反思與行動

 

受訪◎梁燕城
筆錄◎王麗媚

如要瞭解中國,便要先瞭解其近代深長的苦難,百多年的近代史,經歷了數不盡的悲痛與屈辱,這構成當代中國人的一種受傷情懷。自鴉片戰爭之後,中國人經歷了多次外侵的欺凌,及內亂的困厄,如太平天國之亂,英法聯軍、甲午戰爭、八國聯軍、軍閥混戰、日本侵華、國共內戰,大躍進失敗,隨著來三年大饑荒、到文化大革命,更是苦難的極峰。近代每次對外的抗爭都被殺戮凌辱,內戰與內鬥則手足相殘。

作為中國人的基督徒,我們一面要承擔中國歷史的苦難,也要將苦難轉化成盼望,因為基督死而復活,當 被釘十架,似是落在最絕望的深淵,但卻在絕望中創造了希望,將痛苦扭轉成復活的喜樂及盼望。耶穌基督是一個承擔苦難而又轉化苦難的主,因著相信主,信仰使人在極困苦中仍有盼望。正如著名哲學家雅斯培(Karl Jaspers)在《悲劇的超越》裡提到,基督教是沒有悲劇的,因為悲劇到了最終都會轉化成新的美善價值。中國在文革時,民族文化似已被滅絕,但我相信中國處境不論如何艱困,都必能復活,走向新的可能性。故此這信仰使我下半生投入去服侍中國人。

受傷帶來集體感情的不正常
耶魯大學社會學大師謝腓理(Jeffrey C. Alexander)曾提出「文化創傷」(Cultural trauma)的理念,我想正可以描寫中華民族近百年的感受,當一個民族持續不斷承受許多苦難、經歷一次又一次的被侮辱及自相殘殺的災劫後,創傷已不再是一兩次的歷史事件,已成為一種文化上的敘事(narrative),成為民族集體感情的一部份。正因這創傷,民族常有不正常的行動,如義和團之亂及文化大革命。

中國本已經歷近代百多年的傷害,新中國成立後首三十年,繼續歷盡風霜。一方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結束了中國自辛亥革命後三十多年的亂局,得到統一和穩定,能擺脫列強的欺凌,平民的地位也得翻身,為走向富強建立了基礎,這是其極大成就。但另一方面,自己發動多次批判鬥爭,使中國文化價值近乎全盤摧毀,社會傳統的美善如仁愛、和諧及正義也被徹底破壞,整個社會上上下下受到不少傷害;先是土改斗地主、三反五反斗商人、反右運動斗知識分子、文革斗官員幹部、大武鬥與上山下鄉傷害平民和青年,各場運動使全國人都無一倖免,在不同的階段,不同的家庭及人民都承受了苦難。十年文化大革命更令中華民族的靈魂受傷,經濟一窮二白,但也終於將鬥爭時代劃上句號。文革結束後,中國進入了奮起直追的三十年,鄧小平領導下行開放改革政策,經濟急促上揚。1987年,學生發起遊行要求國家加快自由開放的步伐,及後胡耀邦落台及逝世引發「六四事件」,這是中國近代史中最後一次苦難。

六四事件發生時,我不再是從歷史書讀中國近代史,而是親身經歷,當時我非常悲痛激憤。但在1993年,上帝的靈臨到我,感動我從另一個角度思考事件,中國是經歷過「文化創傷」的民族,受傷的人通常會有不正常的反應,民族的集體受傷,反應自會暴烈。中國近代在義和團之亂、五四運動、大躍進、文革等事件,都表現出不正常的激烈,這是因為她多次受傷的後果。我們繼續對不正常的情況作出批評及鞭打,只會使其更受傷,並不能幫助中國內部作出反省,也不能真實地關愛中國的老百姓。上帝使我明白到,中國人需要的是醫治,那需要用愛去承擔,用生命去投入,在其艱苦時與他們同行,成為其僕人去服事他們,這是基督的道路。

耶穌基督是一榜樣, 對傷痛、疾病及失去尊嚴的人加以擁抱、愛護和醫治,對於罪惡滿盈的人給與寬恕,令痛楚至最深、罪惡至最黑暗的心靈轉化,得以從死裡復活。如果我當時不是一個基督徒,未有認識耶穌的大愛,我都不能有這樣的領悟,可能我只會繼續在海外透過時事評論對中國抗議、抨擊、咒罵,煽動群眾去反中國。但因耶穌的大愛,改變了我的想法,我發現每年示威,長期對中國辱罵,不能改變中國,倒不如先犧牲自己在海外的富足,親身進入人民之中,去瞭解中國十三億的人民長久以來的痛苦,用無止境的關愛行動,去撫平其傷痛。要救中國,須先救其思想文化,重建中華民族的骨氣和靈魂。只有當中國人有了尊嚴與自信,民主和法治的價值才有基礎。

我因此創辦「文化更新」的事工,在1993年中國仍是被世界鄙棄的時候,全身投入中國,與中國人共渡艱苦發展的日子,十多年來,沒有做生意,沒有在中國賺錢,只想行出基督那無條件的愛。

貪腐與貧富懸殊乃最嚴峻社會問題
當我走進中國,與內地的學者及平民對話交流,瞭解他們的需要後,帶給我許多新的衝擊。我瞭解到他們不希望海外的人抽像地抨擊中國,因這樣做對他們沒有幫助,他們需要的是實際的支持,例如貧困的人希望得到教育和醫療,知識分子希望有更大自由,文化學術希望得到資金幫助發展,社會大眾希望官員不再貧腐。

我亦發現海外人士所認為的中國問題,實際上並不是他們最迫切面對的。海外人士會認為中國在民主、人權及自由上要得到改善,但實際上中國老百姓面對最嚴峻的問題是腐敗及貧富懸殊。當我切身瞭解他們的問題後,知道良好的審計制度有助消除腐敗,便開展了與上海復旦大學及上海政府的合作,參考加拿大的制度,研究於體制上反腐敗的有效方法。

在期間我們不斷向中國官方提出改進制度的建議,2000年開始被介紹到國務院交流,提交建議書,後來我們更被引進到黨中央表達對民主、民生、人權、法治及宗教自由的意見,他們每次均真誠而坦率地對話,也即時作出回應,表示那些可行,那些未能行,但有條件時也必改進。事後也見中國也真的不斷改進,令人知道,中國政府真的在改革。

之後我自己也上山下鄉,在海外籌款支持中國貧困孩子受教育,實際深入農村與城市民工中瞭解窮人的需要,反省其困境和問題,遂揮筆疾書,對教育、醫療及房屋等問題寫下多個建議,向政府反映農村及城市民工的真實狀態,並提出改革可行之路。同時又籌募款項,供助農民子弟及民工兒女從中學到大學,得完成大學夢想。

知識分子、年輕一代學生及官員們看見有人走進中國不是為了淘金,而是籌劃制度改進及幫助貧苦,均反應熱烈,在各方面支持。這些服侍行動,激發他們思考在醜惡及現實的社會裡,人仍可以追求理想、活出正義。這才是內地人民心目中能真正幫助他們撫平傷痛的方法。

平穩的政治與人權改革
有評論認為中國近年只在經濟上發展出色,但在其他方面卻毫無進展,其實這是缺乏研究基礎的言論。中國在過去數十年,除了經濟發展非常出色,社會各方面亦在改革中,如人權方面,中國政府已簽國際人權公約,承認人權的價值,在法律上正逐步立法增強了對人權的保障,如除了涉及國家安全外,公安不能扣留市民超過四十八小時;又法律限制了政府,不得將民工硬送回農村;又在宗教場所及家中均有從事宗教活動的自由等。此外,看到在電視節目或報紙有教育市民知道自己擁有甚麼公民權利的,這是推進人權意識。然而法律是有了,落實是另一問題,地方官濫權,公安不尊重人民,記者和律師被奸官對付等,時有所聞,令人痛心疾首。相信中國仍缺乏一個人民監督政府的民主機制,這是目前必須發展的。四中全會剛推出黨內民主,若真的做到公平公正,將可發展為全民民主了。

中國的政治改革路線緩慢而長遠,但改革確在進行中。回顧西方國家的政治史,究竟要多少年才能達成人權及民主的社會呢?世上最早實現民主政制的英國,於1689年頒布《人權憲章》,實現議會民主政治,但他們最初只有貴族及地主才有投票權,然後逐漸於十八至十九世紀把投票權開放給資本家,後開放給工人,再於二十世紀逐漸開放投票權給三十歲以上婦女,最後於1928年才達致全民普選,當中經歷了二百三十九年。英國以緩慢的改革方式,令國家成為一個富強的國家。

相反,看看法國的例子。法國於1789年起以革命及暴力方式開始實踐民主政治,總共經歷了兩次復辟、三次革命及五次共和,直到了1958年才能發展至安定的民主政治局面,可見民主發展要經過長時間嘗試才會成熟。美國是少數能於短時間內實踐民主社會的國家,只因美國社會最初是由大部份清教徒組成,社會建基於基督教的平等和人權理念。但美國黑人和婦女,也要到二十世紀才完全平等。民主發展的最初階段常是有一些不公平的情況,但這正是穩定發展的必經過程。我想中國民主之路,倣傚英國是較合國情,先是加重人大議會的民主性,在處理問題中逐步改革,緩慢不重要,重要的是有無走向前。

我個人觀察,中國四十歲一代知識份子和官員多有民主意識,社會的中產階層正在增加,全民開始有基礎教育,已初具民主的條件,我相信中國應在五十年內,有機會全面實現民主。就我所見,中國現時最嚴重的問題是腐敗及貧富懸殊的問題,長遠來說,反貪腐需要民主制度的監察,脫貧則須人人有入讀大學的機會。

在未能全面民主之前,面對草根大眾因不公平的怨憤,我建議中國政府可倣傚羅馬共和國的保民官制度,或香港民政署制度,在每一縣城,均建立直屬中央的保民官,與地方官沒有關係,也無行政立法權,但可聆聽申訴,與平民溝通,處理其冤情,明白其疾苦,而上報中央。

基督教平等慈愛信念能作出貢獻
中國社會一向深受儒家思想影響,儒家思想也正在中國復興。儒家哲學重人性、人倫、人的尊嚴、人的美善價值,是人類很偉大的文化。但儒家的不足,在其對人性的罪未夠正視,而在其政治文化中,知識份子及官員是高人一等的,存有學問上的階級意識,如情況不改善,中國政治世界會持續不平等的情況。我認為理想的民主社會需要人人平等的觀念,基督教具有真正平等的觀念,與共產主義的平等觀念一致,認為作領袖的官員應是人民的僕人,人人在上帝面前都是平等的;還有博愛的觀念,即使壞透的人在上帝面前都是蒙愛的,建立人的基本尊嚴,基督教的平等及博愛文化能為目前中國社會改革提出適切的理論根據。

回顧新中國成立六十年,中國首三十年經歷了許多艱難及悲痛,後三十年中國則有快速的改善發展,國民生產總值快追至全球第二。今日中國終於興起,今日我們能見證中國富強,確是我們的幸運,然而,我們千萬不要自滿。為了昔日曆史傷痛而對中國作出指罵也是於事無補,倒不如走入他們當中,與他們共同面對發展所遇的艱難,在困苦時一起分擔,用有限能力和資源去改進,使社會多些公平正義,我想這是基督的慈愛、公義和服侍的精神彰顯。

admi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Next Post

除掉傷痛歷史 奔向新郎耶穌

10/09/2009 – 21 以祿月 5769
  文/劉世增(以利亞使團總幹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