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社会 主导文化

 

将基督带回圣诞节
今年圣诞节,中区皇后像广场跟往年一样有圣诞装饰,不同的是换了主办机构,由全城更新主办。往年是旅游发展局主办,虽然全是圣诞摆设,但名称却为“冬日节”。相信政府是不欲认可任何一个宗教而以此命名,但基督徒不能容让圣诞节不住被世俗化,以致市民不认识耶稣基督,只知道圣诞老人。敌基督的势力正在全球蔓延,欧美社会日渐用“节日快乐”代替“圣诞快乐”,基督徒常常为圣诞节的“非基督化”而忧心,在各行业努力除去对“圣诞快乐”这祝贺语的避讳。西方基督徒常提醒民众︰Christ is the reason for the season(基督是庆祝圣诞节的因由)。将基督带回圣诞节是基督徒的责任,我们为全城更新的努力欢呼,为广场充满圣诞诗歌高兴,为见到有基督教的图像而欣喜。

传媒把关人要有基督徒
我们不只要将基督带回圣诞节,也要将基督带回市民的印象中。市民对社会的印象是透过传媒的报道,传媒报道什么,市民听了、看了便留下印象。耶稣在香港从未绝迹,反倒十分活跃,传媒应如实报道,但却没有做到。在香港回归十周年的各项活动中,最多人参与的是“葛福临布道大会”,但有关的新闻却甚少见于传媒。教会积极参与“儿童发展基金”,但电视新闻报道却苹字不提教会。教会举办了各式各样的社会活动,服务市民,固然不是要在传媒争取曝光来宣传自己,但传媒理应不偏不倚地如实报道。可是,传媒却选择性地报道,别的宗教所举行的仪式和活动通通见报,但对基督教却只选择负面的消息来报道,如葛福临布道大会跟《基督日报》的事情,或涉及教会及个别基督徒的案件,传媒往往大肆渲染。新闻编辑是把关人,负责在众多新闻事件中进行过滤,选取有新闻价值的消息予以报道。为什么社会传媒总是忽略基督教的正面贡献,却将基督徒的过错夸大报道?

望开辟社会传媒新战线
基督徒服务社会的目的不是为了见报,但传媒选择性的报道误导受众对基督教产生负面形象,却令我们甚为反感。这说明了两件事︰第一是基督教与社会缺乏融合,这是文化的问题;第二,传媒界缺少基督徒的参与。文化的问题十分复杂,刚出版的《国度》杂第27期的主题是“主流文化”,其中梁燕城博士的文章触及这方面的问题,这里不再复述。至于传媒界缺少基督徒,主要是在编辑的层面,因为是编辑分派记者去采访,并决定记者的报道是否见报或出街。我们除了鼓励基督徒投身新闻行业外,也建议基督徒集资在传媒界开辟新战线。浸会大学是最早设立传理系的院校,初期的讲师,有许多外国来的牧师,因为教会重视传播,学生当中也不乏基督徒。教会为什么在三十多年前重视大众传播,如今却轻忽漠视?现有的基督教传媒只服务小众(包括本报在内),我们要在这个基础上开拓服务大众的传媒,就是有圣经观点和价值观的平面媒介或影音媒介,发表基督徒的声音,藉以影响社会。

要经营不庸俗的俗世媒体
基督教圈子有足够的传播人,所以多年来不住出现新的基督教刊物、影音制作和电视台。香港是大众传播发达的城市,我们不缺人才,只缺资金。香港也有不少基督徒商家,其实不缺资金,只欠异象与使命。我们等待的,不是再多一份基督教报刊或多一个基督教电台,而是由基督徒经营、风格正派而又不落俗套的俗世媒体。这个在报摊上或电波中占一席位的俗世媒体,要把处于边缘的基督教文化带入主流,与社会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

admin

发布留言

发布留言必须填写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公开。 必填字段标示为 *

Next Post

煮字为祭︰代祷者是怎样炼成的

13/12/2007 – 4 提别月 5768
  黄少芬 艺术家有艺术家的脾气,文人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