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社會 主導文化

 

將基督帶回聖誕節
今年聖誕節,中區皇后像廣場跟往年一樣有聖誕裝飾,不同的是換了主辦機構,由全城更新主辦。往年是旅遊發展局主辦,雖然全是聖誕擺設,但名稱卻為「冬日節」。相信政府是不欲認可任何一個宗教而以此命名,但基督徒不能容讓聖誕節不住被世俗化,以致市民不認識耶穌基督,只知道聖誕老人。敵基督的勢力正在全球蔓延,歐美社會日漸用「節日快樂」代替「聖誕快樂」,基督徒常常為聖誕節的「非基督化」而憂心,在各行業努力除去對「聖誕快樂」這祝賀語的避諱。西方基督徒常提醒民眾︰Christ is the reason for the season(基督是慶祝聖誕節的因由)。將基督帶回聖誕節是基督徒的責任,我們為全城更新的努力歡呼,為廣場充滿聖誕詩歌高興,為見到有基督教的圖像而欣喜。

傳媒把關人要有基督徒
我們不只要將基督帶回聖誕節,也要將基督帶回市民的印象中。市民對社會的印象是透過傳媒的報道,傳媒報道甚麼,市民聽了、看了便留下印象。耶穌在香港從未絕跡,反倒十分活躍,傳媒應如實報道,但卻沒有做到。在香港回歸十週年的各項活動中,最多人參與的是「葛福臨布道大會」,但有關的新聞卻甚少見於傳媒。教會積極參與「兒童發展基金」,但電視新聞報道卻蘋字不提教會。教會舉辦了各式各樣的社會活動,服務市民,固然不是要在傳媒爭取曝光來宣傳自己,但傳媒理應不偏不倚地如實報道。可是,傳媒卻選擇性地報道,別的宗教所舉行的儀式和活動通通見報,但對基督教卻只選擇負面的消息來報道,如葛福臨布道大會跟《基督日報》的事情,或涉及教會及個別基督徒的案件,傳媒往往大肆渲染。新聞編輯是把關人,負責在眾多新聞事件中進行過濾,選取有新聞價值的消息予以報道。為甚麼社會傳媒總是忽略基督教的正面貢獻,卻將基督徒的過錯誇大報道?

望開闢社會傳媒新戰線
基督徒服務社會的目的不是為了見報,但傳媒選擇性的報道誤導受眾對基督教產生負面形象,卻令我們甚為反感。這說明了兩件事︰第一是基督教與社會缺乏融合,這是文化的問題;第二,傳媒界缺少基督徒的參與。文化的問題十分複雜,剛出版的《國度》雜第27期的主題是「主流文化」,其中梁燕城博士的文章觸及這方面的問題,這裡不再複述。至於傳媒界缺少基督徒,主要是在編輯的層面,因為是編輯分派記者去採訪,並決定記者的報道是否見報或出街。我們除了鼓勵基督徒投身新聞行業外,也建議基督徒集資在傳媒界開闢新戰線。浸會大學是最早設立傳理系的院校,初期的講師,有許多外國來的牧師,因為教會重視傳播,學生當中也不乏基督徒。教會為甚麼在三十多年前重視大眾傳播,如今卻輕忽漠視?現有的基督教傳媒只服務小眾(包括本報在內),我們要在這個基礎上開拓服務大眾的傳媒,就是有聖經觀點和價值觀的平面媒介或影音媒介,發表基督徒的聲音,藉以影響社會。

要經營不庸俗的俗世媒體
基督教圈子有足夠的傳播人,所以多年來不住出現新的基督教刊物、影音製作和電視台。香港是大眾傳播發達的城市,我們不缺人才,只缺資金。香港也有不少基督徒商家,其實不缺資金,只欠異象與使命。我們等待的,不是再多一份基督教報刊或多一個基督教電台,而是由基督徒經營、風格正派而又不落俗套的俗世媒體。這個在報攤上或電波中佔一席位的俗世媒體,要把處於邊緣的基督教文化帶入主流,與社會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

admi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Next Post

煮字為祭︰代禱者是怎樣煉成的

13/12/2007 – 4 提別月 5768
  黃少芬 藝術家有藝術家的脾氣,文人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