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布道家︰葛培理

 
 
 
 
 

八十六高齡的葛培理於六月廿四至廿六日在紐約市主領了三天布道會,超過廿四萬二千人出席,決志人數有九千多,其中百分之六十為首次決志者。這次大紐約市的布道會完滿結束,為葛培理在美國六十年的布道服侍畫上了句號。

在美國最後一次布道會

這是葛培理繼去年十一月在洛杉磯主領布道會之後的第417個布道會,他在會前的記者招待會上,被問及這是否他最後一次的布道會時說,在美國肯定是最後一次,但又說︰「永遠不會說永遠不會」。他透露英國教會正邀請他於今年十一月赴倫敦主領布道會,他正為此事祈禱,仍未答允。葛培理曾在世界185個國家布道,向二億一千多萬人宣講救恩的信息,包括在五十年代、七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先後三次來香港布道。人數最多的一次是七十年代在南韓漢城(首爾),當時有一百萬人出席。

健康是葛培理考慮是否應邀往英國布道的因素之一。他晚年患了腦積水、柏金遜病和前列腺癌。他去年五月在北卡羅來納州家中跌傷骨盤後,一直行動不便。今次在紐約市的布道會,他要靠助行架步入講台。他雖然站著講道,但每次講道時間設定為35分鐘,若他感到疲倦,有椅子供他坐著講道,萬一他體力不支,他兒子葛法蘭可立刻補上。那個週末,紐約市潮濕炎熱,氣溫高達華氏九十多度,講台上蓋有帆布幕,後台的休息室有空調,也有護士守候。

場地選址族裔繁多

布道會是在紐約市皇后區的Flushing Meadows-Corona公園舉行,面積有95英畝,曾是1964年世界博覽會的場地,而當年為博覽會豎立的140尺高的地球儀,成為布道會講台的背景,代表了這次布道會的多元種族特色。事實上在公園附近,有超過130種不同語言的族裔聚居,他們均可徒步來參加布道會。大會設有二十種不同語言的傳譯,包括華語和聾啞人的手語,而其中韓語和西班牙語的翻譯,可透過收音機收聽。這次布道會也吸引了美國國內及十多個國家的傳媒採訪,記者人數總達七百多名。

原本三天布道會是安排在麥迪遜廣場公園舉行,那是葛培理於1957年首次在紐約市布道的地點,但為了容納更多人參加,才於四月決定更改場地。大會在這個法拉盛草地公園放了七萬張椅和數個巨大螢幕,而公園有足夠的空間可容納多五萬人。首晚已有六萬多人出席,第二天有八萬多人,第三天有九萬多人,包括兩天日間聚會的青年人。大會動員了約二萬名義工參與,他們均來自大紐約區內82個宗派的1,300多間教會。華人方面的統籌工作,由中華海外宣道會的尚友德教士負責,參加布道會的華人也有一萬多人。紐約市的華人人口約有四十萬,佔全市人口4.6%,而華人當中的基督徒不到2.5%,遠遠低於全美華人有三成去教會的平均水平。

葛培理選擇紐約市舉行布道會,因為自從九一一事件之後,許多人正尋找生命的目的和意義,人心容易接受福音,而教會也在不斷增長中。自從葛培理首次到紐約市布道到如今,該市增設了一千間新教會,而且許多是少數族裔的教會。不過最重要的,還是教會聯合一起辦布道,攜手合作的現象,展示出該市教會有屬靈力度。基於這個原因,他才接受邀請。葛培理很重視地方的堂會,因為跟進每一個決志者是堂會的責任。

葛培理來自鄉下牧場

葛培理在1918年生於北卡羅來納州一個長老會家庭,他在牧場長大,在四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大。十六歲時因著巡迴布道家Mordecai Ham的講道而悔改信主。他於1939年被按立為美南浸信會牧師,並在1940年於佛羅里達聖經學院畢業,取得神學學士學位,繼而進入伊利諾州的惠頓大學(Wheaton College)讀人類學,於1943年取得文學士學位。畢業後一直牧養教會,在1945年轉到青年歸主協會服侍,到1949年為止。

冒起前被聖靈充滿

社會學家William Martin替葛培理所撰寫的傳記中,記載了他於1946年如何被聖靈充滿。那一年,葛培理聽了浸信會牧者Stephen Olford的講道後,大受感動,很想得著Stephen所具有的。他上前要求與Stephen面談,於是兩人花了兩天時間一起查經。Stephen憶述,葛培理當時熱淚盈眶表示︰「Stephen,我看見了,這是我需要的,這是我事奉所需要的。」他們隨即一起祈禱,聖靈便降在他們身上,兩人就笑著讚美神。葛培理在房間內來回踱步,口中喃喃自語說︰「就是這個,這個會翻轉我的事奉,是我一生的轉捩點。」當晚葛培理起來講道,滿了神的恩膏。

欲罷不能的布道會

葛培理第一次正式的布道會於1948年在喬治亞州舉行,但令他聲名大噪的是翌年在洛杉磯的布道大會。那一次的布道會原本訂為期三周,每晚有上萬人踴躍赴會,可說是欲罷不能,最後延展至八周才結束,歷時整整兩個月,轟動一時。他於1950年成立「葛培理布道協會」。令葛培理蜚聲國際的,是1957年首次的紐約市布道會,該次布道,由原訂的六周延長至十六周,每晚布道,成為他事工中日數最多的布道會。布道會最初在麥迪遜廣場公園舉行,其後改為在楊基球場(Yankee Stadium)舉行,十萬張椅子座無虛席,有二萬人不得其門而入。最後移師至華爾街和時代廣場舉行,總共有二百萬多人聽了福音。連續十六周布道延展到九月才結束,共用了二百五十萬美元,在當時來說,是費用最高昂的聚會。此後四十多年內,他在紐約市先後舉行了七次布道會,總共向三百二十萬紐約人傳福音。

在那個年代,全美各地的教會都正在增長,但紐約市則屬例外,當地教會感到很氣餒。葛培理在市內街道行走時,覺得自己很不足,對主領布道會感到懼怕與惶恐。當時他所面對的,不只是紐約市的世俗和物質主義,而且還有對他不友善的基要派和新派的批評。紐約市是全國傳播業的中心,一旦布道失敗,消息便傳開,全球皆知。

然而,那次布道會相當成功,揭開了歷史性的一頁,在葛培理一生中更是空前絕後。最近,他母校惠頓大學為了迎接他在紐約市最後一次的布道會,特別在網上展出那一年盛況的資料和圖片,包括他的講道內容、電視直播畫面、雜封面及文章、海報、宣傳單張、信函、音樂和見證等,網址是www.wheaton.edu/bgc/archives/nyc57.htm。

葛培理善用傳媒

1957年布道會的影響不囿於紐約市,更因電視轉播而遍及全國。葛培理善用電視及其他媒體,他向電視台買下收視率高的時段,播放布道節目,價格雖然昂貴,卻能接觸廣大的群眾。節目內容除了各地布道會的實況外,也包括「葛培理布道協會」旗下「寰宇電影公司」所拍攝的福音電影。這類電影多達125出,配上38種語文,在全球發行,觀眾超過二億五千萬人。此外,葛培理主持的《抉擇時刻》電台節目,每個主日都會在全球各地廣播,歷時五十多年。他在多份報章設有《我的回答》專欄,並發行《抉擇》月刊,銷路一百多萬份。其實,在布道協會以外,葛培理也創立了《今日基督教》雜,和「洛桑世界宣教委員會」,對普世宣教有深遠的影響。

突破教會內的種族隔離

在1957年紐約市布道會的開頭幾天,葛培理留意到會眾之中缺少黑人,便把布道會移師往黑人聚居的哈林區(Harlem),第一場聚會便有八千人參加。一星期後移往布魯克林區(Brooklyn),他首次公開支持民權立法。當時的美國社會仍是歧視黑人,連教會聚會也把白人和黑人分開,福音派教會甚至相信在天上,黑人與白人是平等卻又分開(separate but equal)。在五十年初之前,初出道的葛培理依照當時的習慣行事,就是黑人和白人在北方可以一起聚會,在南方卻要分隔開。到1952年,他決定打破這個慣例,在南方種族歧視最嚴重的密西西比州首府Jackson主領聚會時,將分隔黑人和白人座位的繩拉下來,招待員要重新拉好繩子,他卻上前加以制止。他說︰「聖經沒有種族隔離的根據,世俗社會有此習慣,但教會絕對不可附和。在十字架下,地是平的,最令我感動的,是見到在十架前,黑人與白人肩並肩站著。」此後,他拒絕主領任何有種族隔離的聚會。他此舉比最高法院宣判「平等卻又分開」違反憲法,早了兩年。

葛培理反對種族隔離的倡議,深得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牧師支持,二人因此而成為好友,經常在一起策劃布道事工。後來葛培理覺得金牧師的政治味道太濃,遂與他分道揚鑣。金牧師主張以非暴力手段去爭取民權,本獲葛培理讚許,但他同時主張公民抗命,卻難獲葛培理接受。葛培理認為只要那裡有需要,便應打破傳統與風俗,但他不會做任何違反法律的事。

超越宗派的壁壘

葛培理除了力排膚色的種族歧視外,也致力拆除教會間宗派的壁壘。他屬於福音派的陣營,但在任何一個地方舉行布道會時,他都要求不同宗派的教會共商籌備。哈佛大學神學教授Harvey Cox說︰「神學總是將人依派別分門別類,但葛培理卻超越宗派藩籬。」他不只接觸非福音派的基督徒,更想接觸不同信仰和政見的人。

十一位總統的屬靈顧問

葛培理極少公開談政治,然而卻是十一位美國總統在屬靈上的顧問,從四十年代末的杜魯門到現在的布殊,他不分黨派為在位掌權者禱告。葛培理從不主動跟總統結交,但他覺得有必要在官員或議員面前分享信仰,高舉神的準則,叫為政者不要背離神及 的法則,並且照著實踐出來。

在六月廿五日晚的布道會上,民主黨的前總統克林頓及他的參議員夫人希拉莉也上台向葛培理致意。克林頓說︰「他是我所知唯一一個照足信仰來生活的人。」此外,共和黨的紐約市長彭博也蒞臨致詞。葛培理本人無黨派立場,他說︰「若我站出來談政治議題,就會分化聽眾。我要的是不分彼此的聽眾,只聆聽福音。」

唯一信息是耶穌基督

五十年來,葛培理講章無數,但信息只有一個。他說︰「我一生唯一的目的是幫助人跟神建立個人的關係,而我相信這關係是透過認識基督而確立的。」他的兒子葛法蘭說︰「他說話的焦點總是耶穌基督,每當與總統或君王見面時,他總會將話題帶到福音上。」葛培理在八、九十年代,先後造訪當時的東歐共產國家、奉行種族隔離的南非,甚至去北韓跟金日成講基督。布道家包樂認為葛培理的影響力是深遠的,他說︰「他為福音打開了許多國家的門,歷史上除了使徒保羅之外,沒有人像他給予基督教那麼大的信任度。」他又說︰「他以前講道常會呼喊出來,其音高無人能及,其速度也與別不同,但信息始終如一。我多次替他作西班牙語的翻譯,也不需看他的講稿,因我知道他會說甚麼。」

雖然信息總是基督,但葛培理引用的例子都是與時並進的。1957年他借用時代廣場許多劇院門口的遮簷作例子,今天他引用電影《星球大戰》的劇情、麥當娜文章中負面的表達,以及滾石樂隊歌詞所宣揚的自白,去認同青年人內心空虛的世界,從而引導他們在基督裡尋找答案。葛法蘭也作見證說︰「我從前去教會,很宗教化,但宗教不能救人。做天主教徒不能救人,做浸信會會友不能救人,做五旬宗派的人也不能救人,只有重生才能得救。」

動用龐大義工作預工

這次布道大會完滿舉行,除了葛培理的個人因素外,還有他的同工和眾多義工的鼎力支持。從去年十月開始,大會每月寄出十萬份禱告月曆給參與的教會。紐約市及外面的青年人在會前向市內行人作街頭布道,在教會派餐給窮人,邀請人去布道會。這些為數達二千多的青年人,走遍了哈林區至時代廣場的每一個角落。在六月十八日上午,他們齊集舉行布道會的公園內,圍著地球儀為同輩及青年布道聚會禱告。同時,大會發動許多機構收集了250箱襪子,用來分發給紐約市內許多無家可歸者。至於監獄,大會在八個監牢安排了九次布道,讓囚友也聽到愛與赦罪的信息。

態度樂觀預備見主面

如果葛培理應邀去倫敦主領布道會,那時他已是87歲了。雖然紐約市布道會是美國最後一次布道,但不等於終結。葛法蘭透露,他父親年事已高,適應時差很有困難,況且他妻子Ruth臥病在床,他很想陪伴左右。但當葛培理說︰「永遠不會說永遠不會」,看似倫敦之行也有可能性。

不論環境如何變化,葛培理都抱持正面的態度。他說,環境和問題都在變,但人沒有變,福音也沒有變。雖然他年邁體弱,疾病纏身,知道死亡隨時臨到,但他對記者說︰「我不怕死亡,期待與神面對面。我看見天堂,沒有眼淚、死亡和苦難,只有歡喜和快樂,並事奉神。那時我會問主,『禰為何揀選我?我出身自農村,從未想過會向世界各國人民傳道。我會這樣問,因我相信我是被揀選的。』」

葛培理小檔案

名字︰William Franklin (Billy) Graham Jr.
出生︰1918年11月7日生於北卡羅來納州夏洛市附近
教育︰1940年,獲佛羅里達聖經學院頒發神學學士;1943年,獲惠頓大學頒授人類學文學士;其後更榮獲多個榮譽博士學位。
事業︰1943-45年,伊利諾州西泉市浸信會牧師;1945-49年,青年歸主協會工場代表;1947年以後自由傳道;1950年成立「葛培理布道協會」,自此蜚聲國際。
獎項︰1982年獲一百萬美元的宗教推進Templeton獎;1983年獲總統自由勳章;1996年獲國會金勳章;2001年獲英國爵士勳銜。
著作︰無數講章、報紙專欄、24本書,其中包括1997年自傳」Just As I Am」。
家庭︰1943年與中國出生的Ruth McCue Bell結婚,子女有三女二男。

撰文︰黃濠光

admi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Next Post

得生團契「Freshchannel.com.hk」網上電台開台禮

08/07/2005 – 1 搭模斯月 5765
    成立了十六年的基督教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