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改爭議中 培育「和平之子」

 

政改的爭議越來越激烈,教會內部可能因意見相左而呈分裂傾向。由福音證主協會舉辦的領導力講座,主題為「教會如何在社會議題的爭議中培育『和平之子』」,邀請多位講員從神學、領導學、心理學,探討政改爭議為教會帶來的挑戰,幫助教牧同工尋求處理衝擊的出路。

呂慶雄︰「羊群」不同了

證主副總幹事呂慶雄博士首先以領導學分析當下牧者面對的困難。他引用英國學者Emmanuel Gobillot對領袖轉變(leader-shift)的觀察,指出四個今日領袖面對的挑戰。首先,現今人口結構改變,尤其香港乃是多元文化城市,教會信眾背景與上一代不同。由於「羊群」不同了,前人的牧養經驗可能會作廢。

第二,專業技能改變,牧者釋經不再是絕對的權威。「以往甚麼問題都會問牧者,如婚姻、社會議題,但今天牧者表達了立場之後,會眾贊成者可能會開聲,不贊成者可能會默默無聲地離去。」

第三,今日資訊焦點改變,已非「一言堂」的時代,關注焦點模糊,牧者不可忽略社交媒體。「今日政改議題更甚,部分教會爭論至面紅耳熱,但教會是否重點討論政改呢?又似乎不應該。」最後,整個民主氣候的改變,反映在教會中,就是重視每個人的意見、參與,牧者的教導似乎不再如過往般具權威性。

呂表示,作為帶領者,必須明白現今的環境是複雜的,不宜簡單而直線地解釋,應多瞭解不同意見。另外,他強調,新一代需要真正與持續的對話,深入的互動,以關心對方入門。對於有意參與社會運動的青年信徒,建議牧者先肯定他們對正義事情的執著,認同其背後價值,然後才就實踐方式作討論,並在他們有需要時給予支援。他又認為,牧者在投入許多事務及議題的同時,亦必須懂得抽離,在神面前安靜。「今天大家討論政改時,或者心態都比較灰暗,但信仰是在人沒有盼望時,帶出真正的盼望。」

許志超︰基督徒也會粗話連篇

另一位講員香港大學心理學副教授許志超博士指出,教會面對社會議題紛爭,反映人有兩個基本需要,就是「做得對」,以及「知道自己做得對」。這兩個因素會令人太專注於「要覺得自己是對的」,因而總是未有周詳考慮所有觀點,表達意見時有衝動說服他人,變得意氣用事。「在社交媒體上的發言,即使是基督徒,都可能粗話連篇。」甚至乎,為了讓自己知道自己是對的,解讀聖經時可能斷章取義。同時,不少弟兄姊妹在爭論問題時,都不願兼聽不同見解。

「這種情況不止發生在反對我們意見的人身上,同時亦發生在我們身上。」心理學上將這種狀態稱為「鏡象知覺」,即在對方身上看見的問題,其實都是對方在自己身上看見的問題。「差不多所有人在任何爭議之上,都相信自己是在遵行天父的旨意,又認為對方是偏行己路。」許強調,即使是保持中立的人,背後都有其理由,亦會覺得自己是中立得有理據,並會視有任何立場者為偏頗。人需要別人覺得自己對,因此需要找人證明自己是對的,疏遠不認同自己的人,於是身邊的人都大多傾向支持自己。

他認為,政改爭議突顯了華人教會在準備信徒面對異議上的不足,其實過往由異議而生的衝突都不斷個別地發生,只是今次因政改而來爭議是大家都需要面對的。「在捲入紛爭之後,人已經盲目了,故需要準備弟兄姊妹面對紛爭。」他建議,日後教會多在紛爭發生前,提醒弟兄姊妹異議可能引起的心理反應,以致能更多體諒及克制。

李思敬︰這是神在香港的作為

中國神學研究院院長李思敬博士從神學角度分享,提出〈尼西亞信經〉中「我信一聖大公使徒的教會」,其中「大公」(Catholic)這字眼,概念貫穿於整本新約聖經中。「保羅說『因信稱義』是很重要的真理,也是改教運動的基石……但新約聖經有雅各書,在這四字上與保羅唱對台,其他書信有希伯來書,用一章經文來討論甚麼是『信』。」李強調︰「這樣才是教會,不是一個神學。」他引述一位神學院同工稱︰「在兩個相反的神學立場向下掘,其實根源都是福音,只是表達出來可以是完全相反的立場……但我們是彼此需要的。」

縱然爭議存在,李卻為當下的情況感恩,因為神聽了自〈洛桑信約〉後40年來,香港信徒為更新教會,更多參與關心社會的祈禱。「神將 的兒女放在民建聯、學民思潮、占中三子、政改三人組,示威雙方都有基督徒……」他認為,這是神在香港的作為,是整個中國都沒有的。

教會實況

大會收集到一些最近因政改而發生爭議的教會實況,綜合成三個具體個案作討論,其內容包括︰
一、教牧在講壇上分享有關政改及占中的信息後,會眾產生不同的反應,當中有人選擇離開教會;
二、年長信徒不認同青年弟兄姊妹參與社會運動,兩代間在社交媒體互相批評;
三、牧者向參與罷課中學生信徒提出反思問題,引起教會內不同肢體爭議。

講者回應個案時,皆認為爭論道理、教導,並非解決衝突的辦法,最重要的是付出愛心及關心。

(記者陳淑安報道)

admi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Next Post

先尋求神的公義 放棄敵擋以色列的心

18/09/2014 – 23 以祿月 5774
  罷課、和平占中、公民抗命等為的是爭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