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通訊軟件「能」建立家庭關係

 
 

不少人認為,智能手機的普及,令年輕一代個個變成「低頭族」,即使同台食飯,亦各自各玩手機,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因而受破壞。其實,只要能好好運用智能手機的通訊軟件,亦可以發揮它的正面作用,成為促進家庭的好幫手。

「維護家庭基金」聯同「香港樹仁大學商業、經濟及公共政策研究中心」、「香港路德會社會服務處」,於2013年11至12月期間,進行了一項名為「流動通訊軟件與家庭關係改善」的研究,瞭解受訪者對使用流動通訊軟件,如Whatsapp、WeChat、Line、Skype、Facebook Messenger等的看法及模式,以及如何看這些軟件對家庭關係之影響。

調查發現,無論是流動通訊軟件的使用者,或是非使用者,最期望的溝通方式都是面對面及語音通話,反映流動通訊軟件無法取代傳統溝通方式。青少年使用流動通訊軟件的對象,以配偶、朋友為主,其中約六成人認為用後關係變得親密,約四成則覺得關係沒有改變。

至於長者,使用流動通訊軟件的對象多是配偶及兒女,其中約四成長者認為,用後關係變化不大,而六成長者則覺得,用後彼此關係變得親密及非常親密。由此可見,使用者對流動通訊軟件用後對關係的影響,多抱正面態度,同時亦有覺得沒有改變,但負面卻比較少。

研究同時指出,不少長者非使用者亦明白流動通訊軟件的好處,例如可以同時與一群人溝通,節省時間;易於對朋友說出難以啟齒的說話;較易與海外親友聯絡;即使未能即時回答,亦容許稍後回覆;可經思考後才回覆等等。但部分長者亦覺得流動通訊軟件較電話、面對面交談麻煩;複雜、難以使用;是不熟悉的東西,沒有信心接受。

事實上,六成長者非使用者表示,如能解決運用上的困難,如價錢、閱讀能力等,就會希望學習使用流動通訊軟件。同時,接近九成使用者表示願意為希望學習的親友提供協助。

香港樹仁大學商業、經濟及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李樹甘博士稱,當所有家人都低頭看著手機,長者就會感到自己像是個「外人」,也會對家人產生不滿。可是,一旦讓長者學會使用,就很快會知道當中的好處,覺得十分方便。

他認為,流動通訊軟件對那些起初「漠不關心」家人的,特別有好處,因為他們在家庭群組中,可以被快樂的對話所感染。「但最怕的是,以為這樣可以替代親身關心。像以往沒有電話時,有事就直接找對方,到了有電話之後,遇事會打電話……。怎樣運用流動通訊軟件建立家庭關係,還在乎個人對這關係的態度。」

推動是次研究的維護家庭基金總幹事溫南聲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其機構宗旨是推動家庭價值,並相信維護家人關係是現今一大挑戰,而隨社會的發展,必須歡迎科技對這方面的協助。「科技本身是中性的……作為信徒,若相信家庭是被神祝福的,必須利用自己所認識的一切,建立我們的家庭。」

除了家庭外,科技於教會這個「家」都可以產生正面作用。溫南聲表示,不少牧者都會運用流動通訊軟件加強牧養工作。「不是用它來代替平日的牧養工作,而是利用它做得更好。」特別是面對青少年,牧者可以用流動通訊軟件,進一步加深與「小羊們」的關係。

(特約記者陳淑安)

admi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Next Post

對希伯來尋根運動留下的疑問

16/02/2014 – 16 亞達月I 5774
  「新興宗教關注事工」主辦座談會,公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