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燃寫作的火種 基督教文學創作營小回顧


余達心
 

莫非
 

文◎白樹

(主辦單位提供圖片)

點燃寫作火種,卻迎來了大雨滂沱。然而,聖靈的火焰一旦點燃,任何風雨也無法使之熄滅。4月5-7日,2013基督教文學創作營──「點燃寫作火種創作營」,從營友、講員到工作人員都經過了風、雨、火的大洗禮。

此次營會大約有70人參加,三分之一來自大陸。規模雖小,意義卻重大,是罕有的基督教出版界、神學界、創作者三個群體的連接。大會講員陣容鼎盛,主講是今年湯清文藝年獎得主莫非,更有香港神學院院長褚永華牧師、中國神學研究院院長余達心、香港文學前輩黎海華、香港中文大學黎子鵬教授、香港詩人及香港大學進修學院高級講師吳美筠,以及湯清文藝獎得主、音樂文學創作人艾阮。

講題包括基督教文學初探、教會對文學的迷失、道成肉身的寫作、靈修與寫作、從新詩的讀寫到書寫「主」義、陀思妥耶夫斯基閱讀、珍奧斯丁閱讀、晚清基督教小說賞析、作家創作見證等。

(一)教會對文學的放逐︰美的漂泊,門外的困惑

褚永華院長剛從三天的發燒中解脫,就不辭勞苦,冒著大雨趕赴會場主講開幕禮。他提出,華人教會在文學藝術方面可以說是失敗的,應該奮起直追。他期待華人終有一日能出現影響整代人的基督教文學,就像俄國大革命期間眾多信仰書籍盡遭銷毀的情況下,仍存留影響後代信仰復甦的基督教文學經典。如果我們這代人不努力,則是這代人沒有盡上責任,不要一兩百年之後仍是原地踏步。

主講人莫非更是通過專題講座「教會對文學的迷失」,提出教會出於對真理的擁護,對文學藝術過多規限,害怕文學作品中對罪的刻畫容易引人入罪,以致文藝長期漂泊在教會門外。她提出,關鍵不在於是否有對罪的描寫,而是作品的目的和觀點是甚麼。她引用H.R.Rookmaaker的觀點點出關鍵︰「藝術永不應該用來證明基督教的真確性;相反,藝術的真確性該藉基督教思想來證實。」

(二)創作,是一種屬靈的經歷

莫非承繼蘇恩佩當年的洞見,提出創作是一種呼召,與全職傳道人同樣都是事奉。創作也是一種屬靈的經歷。無獨有偶,蔡貴恆牧師在「靈修與寫作」專題研討上,也提到許多優秀基督教文藝作品正是默觀時代、己心和神的佳作,是靈修禱告後的作品。而詩人吳美筠也提出,詩歌語言可以彰顯賜給我們創意的屬性,延展神授的命名權,也可以發掘靈性的奧秘。詩的生成過程,真理也可在其中顯現。她認為文學創作可以使人趨向神性,貼近神的心房,可以是通往神的屬靈呼吸。

(三)文學與文化

莫非提出,現代中國基督徒作者的挑戰,在於如何將聖經語言植入中國文化,及如何開創基督教文學傳承。同時,基督教在中國文化土壤扎根也離不開文學的書寫,因為既需要神學、護教學等的大聲疾呼,也需要文學藝術的輕聲細語,而且往往後者更容易滲透進文化的土壤。她還指出,如同地下礦工場測試氧氣的金絲雀,文學就是測試文化的金絲雀。而基督教作者與其抗衡文化,不如解讀文化,去瞭解自己所處的文化,用聆聽贏得向時代說話的權力。尤其在這個後現代社會,創作者要用各種方式翻譯我們的信仰,要瞭解這個時代的特點。真理不容妥協,但對話的方式要改變,比起給出標準答案,更應該邀請人進入對話。

另外,黎子鵬教授介紹晚清基督教小說時,讓人對文學與文化的關係也有所啟發。通過文本分析可以看見,晚清來華西方傳教士和中國信徒,如何利用當時中國文化的元素和文學手法,講述聖經故事和傳遞基督教價值觀。前人這種結合當時文化的書寫策略,當代基督徒創作者應該有所借鑒,催人思考如何結合今天的文化來講述今天的信仰故事。

(四)如何操練寫作

既然是創作營,對有志於文字服侍的作者而言,如何操練寫作呢?莫非強調基督徒文藝創作一定是「工人先於工作,作者重於作品,真誠勝於一切」。寫作是一種呼召。既然是呼召,就要像上講台一樣,有文字寫作的紀律,隨時提筆寫,不等待靈感,不耍藝術家脾氣。作為21世紀的文字事奉者,對內要對靈魂作深度的審視,對外要對神聖作認真的探索。具體說,就是要以基督的眼光看世界;瞭解當代的文化現象;竭力追求文字精進。對後面這點,她引用艾略特的說法,強調文學要有文學的標準,她又引用嘉柏霖所說的「基督徒的藝術責任,是發展紮實嚴謹的藝術態度」,提出要尊重文學規則,控制筆下濫情。

在作品成份上,用「道成肉身」──人性神性的完美結合,來檢驗作品內容的平衡。作品既要忠於信仰,也要忠於創作。作品要真實,不要逃避人性的掙扎。書寫信仰時要傳遞第一手信仰材料,而非二手材料。要多show,而少tell。另外,文字事奉者也要在時代裡攜手,組成屬靈文人社群,彼此鼓勵。莫非還以耶穌為榜樣,講解「道成肉身的寫作」,教導如何在創作的路上學習耶穌,如學習耶穌禱告,下筆要從膝蓋開始;如同耶穌傳道,其權柄來自神的話語,基督徒作者同樣要活學活用、反覆嘴嚼聖經。要汲取耶穌的表達方式,如善用問句、比喻、故事、象徵等,筆下要有恩典、有真理;要有憐憫的心,慈悲的筆。她還指出,文字事奉創作的道路如耶穌走十字架之路,過程充滿拒絕和否定,但要堅持完成所托付的,到了結局必是超越,能更新僵化的文化制度,並在屬世的文化中傳福音。最後她也強調要傚法耶穌在時代中攜手,於時間裡傳承。她強調團隊事奉、作者的教會生活,更說︰文人不要相輕而是相重。

對於如何點燃寫作火種和提高寫作技巧,閱讀經典、優秀作品則必不可少。余達心院長舉例具體詳實地分析了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作家黎海華則生動地介紹了珍奧斯丁的部分作品,讓營友迫不及待要找來兩位作家的作品來品讀。

(五)禱告的服侍,文字前輩的傳承精神

這次營會最讓人感動的是第二天晚上的禱告服侍,大會邀請願意接受禱告服侍的營友留下,接受莫非、黎海華、吳美筠、艾阮、小麥子及幾位代禱團隊前輩的代禱服侍。30多位營友兩個兩個輪流坐下,說出各自與文字事奉相關的生命需要、掙扎。禱告期間,聖靈大大充滿會場,大多數接受代禱的營友都淚流滿面,靈裡得到很大的釋放。

這是一次非常豐富、榮耀神的營會,雖然短暫,但相信在神國的文字事工上推動了一把,種下了好果子。明年很可能會繼續舉辦,敬請各位有負擔的弟兄姊妹期待。

admi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Next Post

八十後長宣孟加拉貧民窟教授足球

29/04/2013 – 19 以珥月 5773
.   最近回港述職   貧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