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殘人士進入天國 復康宣教新挑戰


(左至右)鄺偉衡、郭鴻標、洪雪良、陳玉麟
 

六個教會團體4月6日假沙田路德會梁鉅 小學聯合舉辦「關懷傷殘人士研討會暨布道會」,題為「他們也是進天國的人──復康宣教的新挑戰」。在研討會上,三名講員分別從神學、差傳及社會的角度看復康宣教的挑戰。

從神學角度看

建道神學院講師郭鴻標牧師坦言,過去甚少人注意傷殘人士神學,一般認為傷殘是神對人犯罪的懲罰,或是試煉、學習的功課;也有人認為傷殘是不完美的,及一種障礙。

郭牧師列舉沒有雙臂的施密特牧師及沒有四肢的力克.胡哲為例,首先說,施密特牧師相信身心殘障或健全的人基本上都一樣,有其限制及天賦才能;而力克則認為人生並不因生理障礙而有所限制,若認為自己沒有價值,就是限制神在人身上的作為。二人衝破身體的障礙,投身宣教,這是復康宣教的好例子。

他認為,基督徒不應隨便推論傷殘與罪惡報應有關,應尊重傷殘人士,讓他們參與教會。雖然傷殘未必有復原的機會,但傷殘人士仍然有得救的 望,因此教會應關心傷殘人士靈魂的需要,瞭解和體諒他們內心的矛盾,讓神的愛醫治心靈創傷。

從差傳角度看

香港差傳事工聯會總幹事洪雪良博士從差傳角度剖析復康宣教的挑戰。他說,宣教是神交託教會的使命,為要傳揚福音、培育門徒、建立教會。而差傳則是超越自身的文化範圍(跨文化),到未聞福音的群體中宣教。他提出,手語亦屬跨文化的平台,習慣以口語為溝通媒介的基督徒需要學習手語這新的方式,向有需要人士傳福音。

雖然香港社會現存福利制度照顧傷殘人士,但依然奉行憐憫、同情等人道主義理念,在激發或賦予殘障者自助方面未能達標。他批評,香港教會並未注目於有關方面,全港僅有一兩間教會設有手語翻譯;而根據2008年的統計,香港有一項或多項殘疾的人士卻有30多萬。洪博士認為,復康宣教的新挑戰在於對傷殘人士的生活、文化認知不足,需要福音的傷殘人士眾多,投身復康宣教的人卻很少。雖然身體上的殘障未必能夠復原,但可藉著耶穌基督得救,轉化生命,使人明白人生意義方。

他認為,不但要向傷殘人士傳福音,更盼望傷殘人士經轉化後成為福音使者,向他人傳福音。教會的使命是要完成基督的托付,向全人類傳揚整全的福音,故此福音的對象不應有所偏好或選擇,信徒要學習跨文化宣教。

從社會現象看

精神科醫生陳玉麟詳細解釋復康的定義,包括接受疾病帶來的障礙,因應障礙調整或修改夢想及抱負,並對挫折失敗有所準備。除了病情上希望達至最佳的康復外,復康的目標還包括達至最大的社區融合、最高的生活質素等。

社會對殘障的定義日漸廣泛,不但有生理方面,陳醫生指近年心理或精神殘障問題亦日漸增多,例如抑鬱症、上網或賭博成癮等。由於部分精神或心理病徵不明顯,導致隱蔽殘障人士的出現。在治療專門化下,每項專業的團隊只照顧其中一小部分,容易忽略病者的整體健康。坊間另類療法越來越多,當中不乏異端以此吸引病者加入,教會應警醒以防異端藉此搶羊。

陳醫生表示,對病者的身、心、社、靈四者皆兼顧,才能達至全人復康,這便是復康宣教的挑戰。

六個教會團體聯合舉行

在三名講員的分享之後,靈實協會社區福音事工主任周家成牧師在研討會上簡介「笑療法」,而路德會啟聾學校許加恩主任簡述手語的發展,最後由香港聾人基督教會邵沛榮牧師分享見證。傷健布道會及才藝表演於當日下午同場舉行。

是次活動由多個單位聯合舉行,主辦單位包括基督教愛協團契、基督教靈實協會、香港路德會九龍聾啞堂、回聲谷傷健福音協會、愛加倍國際愛聾協會及基督教牧鄰教會等。

(特約記者許麗儀報道)

數據資料︰
本港殘疾人口︰361,300人(來源︰香港統計月刊2009年出版) ,佔全港人口5.2%

統計報告涵蓋的殘疾類別︰(一)身體活動能力受限制;(二)視覺有困難;(三)聽覺有困難;(四)言語能力有困難;(五)精神病/情緒病;(六)自閉症;(七)特殊學習困難;及(八)注意力不足/過度活躍症。

本港首屆傷殘福音事工研討會於2008年5月舉行

admi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Next Post

一個牧師如何走進支持「同性婚姻」的陣營

07/04/2013 – 27 尼散月 5773
  他宣揚慈愛與恩典,受人愛戴,但一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