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教育 獨立思考多元成長


(左起)鄭仰恩教授、 徐信得牧師、 吳雅莉牧師。
 

【台灣國度復興報記者丁振翔台北報道】近半世紀以來,受「速食」文化影響,教會也傾向追求快速有效的增長,致使需投入長期時間研究的基督教教育工作,出現逐漸被忽視或邊緣化的情況,面對此景況教會當如何面對?

台灣神學院神學周講座「當代台灣教會在基督教教育上所面臨的挑戰與展望」,第一場為台灣神學院鄭仰恩教授「談基督教教育的過去、現在與未來」,11月12日晚間於濟南教會華語禮拜堂進行,星中三一教會徐信得牧師與馬偕醫院吳雅莉牧師出席對談。

鄭教授首先從自己的成長故事說起,他在家庭禮拜、教會、大學團契中建立信仰基礎,進入神學院後,當時盛行的批判性思考又擴展他看信仰的角度。加上參與許多國際會議,接觸各種國家、教派的禮拜方式,他的靈性體驗益加豐富。

此外,他也提到,基督教教育涵括的面向相當多元,從他向阿媽學母語的經驗,父親的唱片書籍開啟他對跨文化和美學的興趣,以及在大自然中的默想思考,受教於女性老師的影響等。而台灣的民主化運動喚醒他的良知與對普世公義和平的關懷,在台灣的多元族群環境,經常需學習與他者互動,結合信仰與人權。

徐信得牧師回應,據他觀察,信徒獨立思考的能力是目前較缺乏而應加強訓練的部分,而對於越來越「宅」的現代人,情境體驗教育是未來值得努力的方向,鄭教授也表示認同。
吳雅莉牧師認為基督教教育要重新認識什麼是「屬靈」,「屬靈」不只是熱愛讀經禱告,應該是跟神、跟環境、跟他人與自己有健康合一的關係。「健康的屬靈人」是基督教教育的目標,針對現代社會,她覺得需教導信徒何為「安靜」,培養高EQ的靈命,覺察心中上帝的形象,改善家庭塑造靈命的功能,在深度體驗聖經故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admi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Next Post

台灣YWAM負責人紀多恩安息

18/11/2012 – 4 基斯流月 5773
紀多恩在門徒訓練學校授課情形,右上為紀多恩牧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