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與宣教

 

前線差會總幹事胡樂文博士4月19日在香港差傳事工聯會講述科技對宣教的影響與應用,以下是當日講座內容的摘要。

近代電子科技發展

有以下數方面凸顯近年電子科技的發展︰

(一)軍事科技轉為民用流入社會
過去二十年,不少軍事科技流入社會,轉成民用科技。不少鮮為人知的科技,今日都可在各方面被廣泛應用

(二)更大電子儲存容量
微電子科技發展迅速,令今日的電子產品很容易增添大量數據記憶。

(三)更快電子運算速度

微電子科技及運算程式(algorithm)發展令電子處理器運算速度更快,而體積卻更細小;也令電子數據輸送速度提升。

(四)電訊科技發展

硬件及軟件的發展都令昔日未能暢順輸送的資料今日可於瞬間傳遞。通訊器材及媒體︰光纖技術便是一個顯著的例子,體積更小,加上壓縮軟件發展令數據傳送速度更快捷。以前,要在互聯網觀看影片,往往花上很長的時間才能完成下載,但現時在網上瀏覽影片已是輕而易舉之事。

(五)科技融合

許多科技產品現正朝向多功能的方向演變,不同科技的融合令機器更為多元化。今時今日,一部智能電話除了提供電話功能,還有錄影、上網、收發電郵、衛星定位、電視等許多功能,不再純粹提供單一功能,難以界定機器的性質。

(六)物料科學(material science)發展一日千里

納米科技(nano-technology)令電子元件更細小,也叫科技產品發展應用層面在多方面提升。

加上近年互聯網科技發展,也為人類帶來嶄新社交文化,令社會趨向「多元多向」並即時的溝通模式,可以在全球結交不同的朋友,擴闊社交圈子。人在網上可擁有多重身份,循不同途徑獲得資料。

透過今日科技發展,人類也更能掌握天氣情況,今時今日的天氣預測比二、三十年前已準確了不少。科技正在不同方面影響人類生活,並滲入人類的生活,例如︰電腦趨向更可攜式發展,體積小至手掌般的大小,或是置入體內,成為身體的一部分,用作分辨身份。(在此也可留意這技術與聖經的獸印可有關連之處。)

創意碰上科技 潛能無限

今日電腦科技發展一日千里,只要用得更所,就可在不同領域有很特別的發揮,再加上多一點創意,更會帶來無窮的用處。例如,可利用手機從網上下載有教導的功能程式,就能成為學習外語、或操練樂器的工具等。這等程式在全球化網絡下,即使下載費用只需一美元,也可會帶來非常可觀的收入(想像有些程式一出場已錄得數十萬的下載次數),促使程式的種類與數目愈來愈多。

現時的電子及通訊科技提供更強及多元化的處理能力,「雲端運算科技」(cloud computing,是現時新興的科技詞彙)透過互聯網把用戶所需的數據處理要求傳送至遠端之電腦來工作,令用戶手上電腦「輕省」不少。

手觸式介面處理(surface computing)技術令電腦應用有更大的可塑性,只使用一個大屏幕就能讓更多人同時處理數據或程式,加快工作速度。甚或只須將其他器材(如照相機)放在屏幕上,便可以無線方式傳送數據及互動。預計未來科技發展會讓人工智能更多滲入生活各層面,令生活更為便利。

資訊流通有助宣教工作

科技能令資訊更有效地儲存、傳遞及分發,讓宣教工場及不同族群的資訊或資料得著更適時及更有效的整合。例如,在以前若要索取未得之民資料,可能需要逐一拜訪不同差會或機構,但現在只須上網,便可找到本地以至全球的資訊,獲取大量關於不同族群的資料及知識。

透過互聯網及各地數據庫的聯繫,儼然成為弟兄姊妹的超級宣教資源及自學寶庫。當然,網上資訊的可靠性及準確性也有參差,使用時要小心判斷。

透過通訊科技發展,也增強了與宣教工場的聯繫。以前,差會可能考慮要為偏遠地區的宣教士購置昂貴的衛星電話,但是現在利用電話網絡差不多已接通全世界。在網絡上的通訊科技如Skype、MSN等更幫助視像通訊。

科技亦可協助宣教士的培訓裝備,甚或提供遙距關顧支援。例如藉電子書為宣教士提供閱讀資料,甚或網上模擬學習,又或藉著通訊科技為宣教士提供心靈輔導,給他們提供意見分析,目前也有公司正在開發輔導軟件等。科技亦加強不同語言人士之間的溝通,可透過電腦或手機程式學習外語,又或充當簡單溝通的機器。

資訊科技亦促進了宣教經驗的交流,成為建立宣教士的工具。宣教士在工場上會面對種種的難題。例如,印尼某村落有激進伊斯蘭教分子不容許非穆斯林觸碰可蘭經,否則會以激進手法對待,也抗拒人在經書上做筆記,認為這是不敬行為;但透過電子書科技都可迎刃而解。宣教士在工場上也可能要回應針對基督教信仰的質問。若能透過互聯網分享大家實戰經驗,相信對宣教士是很大的幫助。

加密技術(encryption)亦可以將資訊加密,確保與不歡迎宣教士或是禁止宣教的創啟地區的宣教士通訊資料不至輕易外 。透過認證技術才能將資料解碼,也是確保資料保密的很有效方法。

科技的發展雖然加強了後方與前方宣教士的連繫,為他們帶來更多的幫助及支援,但是也減少了他們獨自解難的鍛練。馬禮遜於二百年前來華宣教,他在中國工作了十七年才首次回鄉述職,對於現時的宣教士來說,十七個月才回鄉述職可能已是非常漫長。

互聯網宣教的冒起

科技也是接觸青年人的良好媒介。在不少創啟地區如伊斯蘭國家,人口超過六成是三十歲以下人士,網絡、科技及媒體是有效接觸他們的渠道。今天已有不少人利用網絡及新媒體宣教,結合「傳統」基督教媒體如電台、電視等,將福音透過媒體帶入福音受限制地區。

通訊科技也可有效協助在遙遠地區工作的同工。例如,在對福音不開放的地區裡,有形教會不被容許存在,基督徒要聚會就不可預先一早公開發佈有關資訊,但透過在聚會前一日SMS發放聚會的時間和地點資料,就能在短時間向數以百計的人發放資訊。

科技發展為教會聚會帶來大量的資源,如在互聯網就可即時得到不同的詩歌、音樂及講道資源。語音資訊的技術也可為宣教同工帶來很大的方便。

善用比擁有更為重要

創世記四章記載了該隱在離開了耶和華的面後的後裔發展。在他後裔系列--屬人的後裔的發展中,聖經提到不少科技的發展,如建城牆、銅器發展等;但是,他們在世的日子卻沒有記錄在聖經裡。反之在第五章,在提到阿當(塞得)--屬神的後裔的發展時,卻只提到他們各人在世的日子,一代接續一代,其他卻鮮有提及,甚麼科技發展更是缺虞!彷彿聖經看他們在世的日子非常寶貴,好像是被神數算、看為有意義似的。這是否有甚麼啟示?

科技發展對人類及宣教的影響及改變將會愈來愈大。但是,假若人心仍未得著從主而來的更新,以神為生命的目標,即或擁有許多資源(及科技),是否這樣的日子在神眼中不值得數算?

擁有科技固然叫人「外表能力」倍增,但惟有能好好為主管理和善用,以及被主使用,這才有意義,神才會數算。

(文字整理◎王麗媚)

admi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Next Post

大衛·韋克森突然離世

04/05/2011 – 30 尼散月 5771
  《虎穴亡魂》記錄韋克森60年代進入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