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大惠、劉子睿論「從香港處境看亞洲宣教」


劉子睿(左)、江大惠(右)
 

【特約記者陳淑怡報道】「宣教只是履行大使命那麼簡單?」「中國只有幾百年歷史?」「我們在向基督教發祥地宣教?」「宣教只有對外、沒有對內?」前香港中文大學崇基神學院教授江大惠博士和聖公會明華神學院教會史講師劉子睿牧師以上述種種問題,突破信徒對「宣教」、「亞洲」、「中國」等等詞彙的既有概念。

基督教文藝出版社、九龍佑寧堂及時代論壇合辦的「從香港處境看亞洲宣教」講座,於11月12日晚上,假九龍佑寧堂舉行,請來江大惠及劉子睿牧師主講。其中江大惠以「從香港處境看亞洲宣教神學的建構」為題,講解「教會」和「差會」的關係,宣教的內容是甚麼,以及「本地宣教」和「海外宣教」概念等等。

江大惠首先以「中國這概念只出現在近代史上,連梁啟超都仍稱中國為支那」,以及大眾經常掛在嘴邊的「亞洲」版圖有多大作為援引,釐清大眾對何謂亞洲宣教的模糊概念,然後逐步講解亞洲宣教神學的發展。

他指出,以往教會和差會分工十分清晰,前者只做本地牧養工作,後者則是對外宣教。時至50年代,「教會開始謙卑下來,兩者在『都是上帝的工作』的共識下,不再劃清界線。」

在這情況下,教內出現了「本地宣教」和「海外宣教」的概念,以及傳福音是否只是教會的專利。至於傳講的內容,江大惠就「自傳」提出兩個層面的意義,一是福音由亞洲人傳給亞洲人,二是傳講的訊息,是亞洲宣教士自己對信仰的理解,而非把外來訊息在不經處理的情況下傳開。江又提到亞洲宣教神學重視的是「啟發」受眾思考信仰,而非福音的「成果」。

至於未來的發展,江表示︰「以往的宣教模式是西至東、北向南、白種人傳給有色人種,而各宣教工場又只會與祖家直接溝通,與其他工場,即使只是毗鄰,都沒有半點聯繫。但如今,宣教工場要加強彼此間的聯繫與交往,並互相扶持。」

劉子睿牧師則將「宣教」的定義和空間作進一步拓展。劉指出,其實香港作為一個多元文化的社會,本身都有許多宣教對象,以佑寧堂為例,經常有來自不同國籍、種族甚至信仰的人士會到堂會內瞭解基督信仰。

「香港的教會向他們宣教的時候,要如何面對他們?只是令他們歸依基督就了事,抑或宣教本身還有其他更廣闊的意義?」劉又指出,信仰本身包含的內容十分豐富,例如何謂豐盛的生命,甚至是維護公義等等。他進一步鼓勵信徒要「創造空間」,不要把宣教局限於「審判」,而要有多一點包容與接納,多一點「愛的擁抱」。

admi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Next Post

台CCMN國際高峰會 在受逼迫地區得人

11/11/2010 – 4 基斯流月 5771
  【台灣國度復興報記者塗慧美報道】細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