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牧者創語言解碼法 研究指向華語與希伯來語同源

 

一位華人老牧者以自創的語言解碼法,力圖證明中華文化與希伯來文化有共同根源。

語言來源探討學會在3月29日晚,就一項遠古語言研究成果舉行分佈會,研究得出結論︰古希伯來語和中國西北地區語言有異常密切的關係,「更能指向共有之語言祖先」。會長趙璧礎博士說,在上帝的帶領下,今次研究的成果很有突破性。他在新書上更說,希伯來語和漢語有非常清晰的同源痕跡。

趙博士在退休前擔任牧職多年,近十多年來專注於語言研究,特別是探索語言在巴別塔事件後的變化軌道。他在1992年發明「去韻留聲、重排聲位」的語言解碼法,比較希伯來語和其他語言的同義詞聲母,希望從相同之處推論不同語言皆有共同源頭。

國內引起學術界的迴響

大西北是中國遠古文化的發源地,今次研究計劃──《遠古語言探索︰古希伯來語和漢語、藏語同源研究》──與位於大西北的蘭州大學哲學社會學院合作,該學院提供學員協助和場地資源,用2年時間採用趙博士的語言解碼法對1000個文字進行分析。該學院的陳文江教授在會上說,研究成果早前已在國內發表,經傳媒報道後,隨即引起學術界的迴響。

梁燕城博士以嘉賓身份出席發佈會,他被邀請發言時說,語言學研究可以成為證實聖經事件是歷史事實的進路,以批評進化論對人類根源解釋的謬論。他說,今次的研究顯示華語與希伯來語有同源的可能,或會證明聖經裡的巴別塔歷史屬實。「四海之內皆兄弟,為甚麼要有更多仇恨呢?當我們找到大家的共同性,就會彼此擁抱。」

研究屬初步階段,但蘊含重大意義

語言來源探討學會顧問袁成忠博士熱衷於教導希伯來文,他在會上說,今次的研究成果蘊含重大意義,因為發現到希伯來文化與其他文化有關連的線索,假如將來有更大的確認,現時獲得支持的一些語言、民族來源理論可能會被改寫。「希伯來語言、文化、民族和中華語言、文化、民族有相關的話,那麼我們是何時走在一起,何時分離?」他表示,今次是初步階段的研究,還要繼續探索。

今次研究選用受外界影響較少的五種語言作比較的素材︰蘭州語、天水語、秦安語、西寧語和藏語。趙博士說,研究樣本選用1000個文字,其中300個文字發現五種語言與希伯來語「掛鉤」。袁博士認為,基於300個字的相同作出結論是合理的,因為語言在不斷變化中,但他提出某些希伯來字的選擇不夠精確。

去韻留聲後發現語音變亂痕跡

每個字音由聲母和韻母拼讀而成。趙博士發明的語言解碼法,首先是「去韻留聲」,即是除去一個文字的韻母,留下聲母;然後是「重排聲位」,將不同語言的同義詞並列比較,最後會發現聲母相同的現象。以「罵」為例子,研究樣本的五種語言的聲母全是m,希伯來語的聲母也是m,顯示兩者對上。

趙博士說,根據聖經記載,人類在巴別塔事件中,語音被變亂,因而產生不同語言;他指出,聲母的字音由發聲器官控制,雖然語音被變亂,但聲母沒有改變,而韻母的字音是一種物理發音,在語音被變亂後出現改變。因此,在比較語言時,除去韻母,檢視聲母,便會發現語言之間出現相同之處。他說,語言的出現「非屬偶然,乃是設計」。經過多年的研究,他發現希伯來語常常是其他語言的中介者。

(記者黃少芬報道)

admi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Next Post

合一禱告祭壇五週年慶典

06/04/2010 – 22 尼散月 5770
趙仲權牧師(右一)、高愛民牧師(右二) &nbs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