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全心靈醫治年會探討心靈空虛

 

【記者王麗媚報道】拉法基金會在10月下旬主辦整全心靈醫治年會,三晚公開講座均圍繞心靈空虛問題,焦點在沈溺行為及互累關係。

整全心靈醫治年會的特色是結合心理學與信仰的角度,講員除了有精神科醫生、心理輔導專家外,今年受邀的還有靈修學者蔡貴恆牧師和推動禱告運動的以勒基金總幹事陳歐陽桂芬。

拉法基金會義務總幹事葛琳卡博士表示,將心理學與聖經信仰結合的心靈醫治,讓人得到更快的復原及醫治。心理學能對人的心理問題提供深入的分析及瞭解,但實際醫治歷程卻要靠神的愛及醫治,才能有更深入的工作。她補充說,面對及克服內心痛苦並不容易,否則人就不會沈溺,而克服的能力要從神而來。她希望透過年會的講座及工作坊,集結不同的治療經驗,讓教牧及從事輔導者等得到更多啟發。

何謂沈溺行為?葛博士表示,沈溺行為就是當心靈遇上痛苦時,當他做一些事情,發現能紓緩痛苦,便會不停重覆行為,令自己感覺舒服一點,一旦停止便覺得很痛苦,形成欲罷不能的情況,所以,沈溺行為往往有上癮的特質,這解釋為何明知賭博會輸錢,濫交會有染病風險,但是仍不能控制自己的行為。一般人認為沈溺行為有賭博、性沈溺、酗酒或吸毒,其實有時普通的興趣也可演變成沈溺行為,如購物、進食、上網、不斷進修學習。

她又說,沈溺行為也可以是人對人的倚賴,尋找旁人成為自己的幫助及慰藉,久而久之變成倚賴對方,一旦失去對方便非常失落;另一面就是以幫助別人去建立自我價值,當受助者離開時便感到空虛失落,這情況在教會頗為普遍,信徒以為只是出於愛心而助人,不察覺其實在縱容對方,沒有讓對方成長起來,形成「互累關係」。助人者不清晰自己處事的動機及力量的源頭,長遠會出現疲倦乏力,甚至耗盡。互累關係亦常見於家長與子女之間。

admi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Next Post

英語網上學校培訓青少年作門徒

01/11/2009 – 14 瑪西班月 5770
  【記者黃少芬報道】一所加拿大基督教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