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牧者與商管博士大談教會管理

 

資深牧者與商管博士大談教會管理

教會是屬靈群體,又如家庭,教會管理是否行得通呢?這是不少人心裡的疑問,但不管,教會或早或遲會面對發展停滯不前的局面。福音證主協會主辦「教會管理有『計』傾」研討會,7月16日晚在恩群福音堂舉行,請來資深牧者盧龍光牧師和商管教授劉忠明博士分享教會管理之道。

調查指協調有問題

中大管理系劉忠明教授今年3月向全港堂會發出「香港教會管理調查」,在會上發表有關報告,收回問卷主要來自教牧傳道。他表示,填答者普遍對自己的服侍感到滿意,但對領袖團隊和教會發展的滿意程度則相對低;他們認為堂會有清晰的架構制度,但在推行工作上各人未能協調;又認為會友一般認同教會的異象,但不肯參與長遠發展,亦缺乏主動,劉教授形容為時下的打工仔心態︰「會做,但不會主動提出長遠發展的意見。」

談到教會管理,劉教授先提出有些人質疑商業管理原則是否適切於教會,管理是屬世的方法,教會是屬靈團體,兩者是否有矛盾?劉教授指出,簡單來說,管理是幫助人善用資源完成組織的目標的方法,基於這個理念就不會有疑問,問題是使用甚麼方法,而方法有很多。「教會的使命是使人作門徒,只要方法不違背這個,為甚麼不能使用?」他提出教會管理的範圍包括策略、人才、制度和文化。(香港教會管理調查報告登在www.cc-hk.org)

盧龍光︰扎心與加薪有矛盾

中大崇基學院神學院院長盧龍光牧師分享教牧與信徒的合作之道。他說,牧者固然希望自己像彼得一樣講出令人扎心的道,但不合聽的道或會出問題,因為教牧同工的續約和薪金調整由執事會決定,所以「扎心與加薪有矛盾」。多年來,他看見教牧與信徒彼此存有的期望造成內耗,結果出現危機。信徒看見別的教會增長,就不滿意自己堂會牧者的表現,但當牧者提出發展計劃,信徒以掙錢供奉獻為由說沒時間參與,或稱自己參與職場事奉,教會工作應該是教牧同工的責任。他又說,在社會上有成就的大多忙碌,無暇事奉,於是支持清閒的人事奉,而清閒往往是因為在工作上不受重視,沒成就,「職場失意,教會得意」。

盧牧師指出,聖俗二分化造成今日信徒不投入教會事奉的局面,而馬丁路德提倡的信徒皆祭司,正是要打破當代教會聖俗二分化的傳統。他又說,教牧質素有很大的轉變,在五六十年代,教牧入讀神學院,有大專的程度,知識水平比一般信徒高;但今日信徒的知識水平大大提高,在過去20年間,神學生人數雖然增加,但質素沒有提升。另外,優秀人材被世界獵走,他們不多關注教會的前途,但又批評教牧水平低。然而,他認為,教牧也要自省自己的軟弱,別再以為走出來講話就會受人尊敬,「人家尊敬你,是因為你的生命質素,有沒有愛主愛人的心?有沒有為上帝獻上生命?有沒有奉獻精神?」

他作總括說,教牧的責任是推動信徒事奉,要有愛心,要有奉獻精神,要發掘信徒的潛能,要謙卑,看見別人的恩賜。「要是彼此不滿,只會造成內耗,教會便不能發揮使命。」最後,他語重心長的說︰「一同管理基督的身體,才有增長。」

李錦洪︰教會管理四大死穴和四大潛質

會上播放《時代論壇》社長李錦洪早前在另一個講座上的發言。他指出香港教會在管理上有四大死穴︰

1.教牧多有陰柔性格,優柔寡斷,難下決定,結果是講多於做。
2.追求完美,但現實世界沒有「成為聖潔、毫無瑕 」的決定。
3.教牧與長執的角色不清晰,在屬靈上教牧是領袖,但在人事管理上長執是教牧的僱主,兩者的關係若處理不善,便會產生好多矛盾。所以要分清楚是誰領導誰。
4.會友對教牧的言行一致有要求,講壇上的信息若然與做人處事不一致,會友對教牧便產生不滿,甚至輕視。

李社長亦發現教牧有四方面管理潛質︰

1.教牧最善長於談話式領導,透過閒聊潛易默化影響別人,教會有許多閒聊的空間。
2.牧人式管理受到商業世界的重視,羊群愈大,最高領導人反而要走在最後,由識途老馬的長執站在前頭帶領羊群。
3.教會可應用行水式領導,要行在水面上,水下必須有好多石頭作踏腳之用,石頭就是長執,他們要成為教牧的支持者。
4.時下流行故事式管理,教牧正善長用屬靈喻道故事領導羊群。

區伯平︰要有願意改變模式的心態

宣道會康怡堂主任牧師區伯平也是透過錄像分享經驗之談。他開始牧職時,教會有百多人,現時已增長至千人。小型教會可以家庭式運作,但經歷增長時,運作方式便跟不上,資源分配也會產生磨擦。當時教會有心結,大家認為教會是家庭,公司式的管理合適嗎?他們花了很長時間艱辛地摸索管理方式,「堂主任要有開放的心態,肯接受提醒,執事會亦要有願意改變模式的心態。」這是他的心得。

行政人是誰,這是要解答的問題。區牧師說,教牧同工的性格和習慣若然與行政人不同,處理行政工作就有很大困難。假如教會有同工是行政人,但堂主任不是,很可能會產生衝突,誰是火車頭?「但忠心的牧者不一定有行政或領導才能。」

他亦指出,即使教會有健全的行政架構,也不一定奏效,除非心態有調整。他舉例說,組長出身的傳道來教會服侍,可能仍然保留團契層次的運作方式,在執事會中討論的都是瑣碎細節。

總括來說,他認為全教會的領袖層要有同步的認識,肯改變習慣,也有改變自己的意識,教會才能有「殼」去承載將來的發展。

(記者黃少芬報道)

admi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Next Post

馬健明︰啟發課程可跟進全民召命

06/08/2009 – 16 埃波月 5769
  馬健明︰啟發課程可跟進全民召命 【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