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家」與「民主」有何相干?

 

「愛家民主遊行」於6月28日舉行,遊行的訴求夾雜了家庭及政治兩方面的議題。在家庭方面,遊行人士要求政府制定家庭政策、全面資助學前教育、設立家暴法庭、設立男士侍產假及合理工時。政治方面是爭取全面普選。這個遊行由「家庭發展網絡」發起,內容跟家庭有關是可以理解的,但同時又爭取全面普選,就令人摸不清哪一個是重心,焦點便模糊起來。既然遊行選擇在「七一遊行」之前三天舉行,表示該遊行與「七一遊行」有不同的訴求,主辦者應該將家庭與民主的訴求分開,將民主訴求集中在7月1日提出,把6月28日的遊行聚焦在家庭方面的議題。

兩者扯上只怕削弱力量
家庭基本上是個道德議題,不同政治立場的人可以為著共同的家庭道德議題走在一起,但將家庭與民主及普選扯在一起,不同政治立場的人就會有所迴避,結果產生分化作用,削弱了團結的力量。某人若熱心維護家庭及一夫一妻婚姻制度,但對普選有不同意見,他/她是否應該參與「愛家民主遊行」呢?家庭與民主及普選是兩個不同性質的議題,就算政治立場相同,也不想將兩者混為一談。「家庭發展網絡」為甚麼不將焦點集中於家庭方面的訴求?究竟它是關心家庭,還是關心普選的組織呢?

維護家庭是一場艱苦的戰役,需要團結志同道合的人士,共同努力。在這次遊行中,一批同志組織的成員混雜在遊行人士當中。他們載歌載舞,拉起彩虹旗,高舉支持同性婚姻的標語,並喊出他們的口號。在今期《國度》雜夏季號的一篇文章中,美國臨床心理學家黃偉康博士指出,同性戀運動的積極份子通常會採取非理性及不客氣的手段來爭取自己的權益。這次同志們「加入」遊行,確證了他們的出位作風。所有遊行均須事先向警方申請,在獲批後才可以舉行。這次同志團體偷步,他們沒有向警方提出申請,卻抱持不同的主張「加入」遊行,其實是騎劫了「家庭發展網絡」,把別人的遊行變成自己的遊行。這等非理性舉動都是蔑視別人,乘機製造事端,吸引傳媒報道,譁眾取寵,達到曝光及打壓別人的目的。

維護家庭的組織所面對的對手,作風就是如此卑劣。對方出招不理性,我們有時真的防不勝防,難以接招。有了這樣的對手,又知道他們要爭取同性婚姻,我們就更需要團結一致,避免分化。政治具有分化性,如果「家庭發展網絡」在家庭以外再加上政治議題,可能令網絡的聯繫功能大大削弱,無力號召天下對抗破壞家庭的惡勢力。

沒有分化的本錢
雖然許多香港人仍然擁護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但由於香港社會沒有公投,所以社會大眾無法透過投票去維護傳統價值。社會立法是由議員代表公民去執行的,而一般議員都在某些政治及道德議題上採取無稜兩可的立場。贊成同性戀議題的候選人不會公開其立場。他們往往轉移焦點,導引大眾關注他/她主張的經濟及民生議題,以爭取選民的認同。選民會因認同候選人關於經濟及民生的政綱而投他/她一票,及至他/她當選後,才在道德議題上表明支持同性戀運動,推動破壞家庭的立法,將香港社會推入支離破碎的險境。這不是危言聳聽,美國社會已經出現這種現象。對於同性婚姻,有機會公投的州份,公民都藉投票予以否決;但在一些沒有就同性婚姻進行公投的州份,同性戀運動積極份子就遊說州議員立法通過同性婚姻,然後再由議員動議及通過一連串法案,強制學生接受同性戀教育的洗腦,以及立法加快逆向歧視(如仇恨罪),打壓基督徒反對同性戀的聲音。本報廣泛報道外國同性戀運動的新聞,目的是提醒香港教會和社會要提高警覺,避免步西方國家的後塵。

香港同性戀運動積極份子一向團結,在政治及文化戰線上有策略地推廣他們的主張,而教會及社會普遍對傳統婚姻及家庭制度正遭到破壞,缺乏危機感,仍是散沙一盤。我們肯定民主與普選,但此刻更需要是結合力量去教育社會大眾,及封殺對方在法律上的進路。若我們不團結,對方會在傳媒界、文化界及議會裡佔盡優勢,容易主導社會議題,支配民意。「家庭發展網絡」的成立正是團結的起步,我們喜見該網絡坐言起行,唯願在維護傳統婚姻和家庭的目標上,能始終如一。

admi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Next Post

青年基督徒往歐洲宣教

08/07/2009 – 16 搭模斯月 5769
  【編譯黃約書亞/cbn.com/6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