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育須重視全人發展

 

本報上期社論討論「搶救下一代」,是從宏觀的角度探討文化爭戰與得著下一代的關係,還沒有談到香港社會中青少年濫藥的問題。在這兩星期中,隔兩三天就有中學生濫藥的新聞,而正生書院遷校梅窩的爭議,也成為城中的熱門話題。

學生濫藥問題嚴重
立法會議員張文光在一個電台節目接受訪問時估計,香港出現濫藥的學校約有一百間,數目之多反映出問題的嚴重性。縱使涉及的學校為數不少,但很多校長都不願正視問題,有些不願多談,有些則否認其事。他們有這樣的反應,可能是想維護校譽,不欲學校因掛上污名而影響收生,最終導致殺校。學校名譽及生存無疑是個現實問題,但若只看重利潤與生存空間而少談理想與使命,辦學就儼如變成了做生意,令人痛心。

學校需有辦學理想
不同辦學團體有不同的辦學理想,別的暫且不談,就基督教學校來說,一般的理想該是傳揚福音和全人發展。辦學的目的主要不是為教職員創造就業機會,而是培育莘莘學子,以下一代的成長福祉為最大依歸。今天教育普及,學習資源豐富,但學生成績反而下降,甚至出現師生發生性關係及學生濫藥等道德敗落情況,究竟香港的教育出了甚麼問題?

從前教會帶著理想與使命辦學,除了與一般學校一樣提倡五育(即德、智、體、群、美)外,還著重靈育。不少學校資源單薄,但因理想與使命鮮明,故仍努力提供優質教育,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許多學校在財政拮下掙扎,直至得到政府資助才有較多資源可供發展。現在出了問題學生的學校,都不是資源匱乏,也不是學術落後,而是教育缺乏理想和方向,沒有向學生提供全人的關懷。究竟香港教育是要培養純粹是社會生產工具的學生,還是有優良品格、個性成熟、心智健康的青年?

教育是改造生命
濫藥的學生有些來自教會學校。與一般學校比較,教會學校理應更有使命,就是藉著福音培育學生,使他們得著豐盛的人生。現時的基督教學校除了教育外,是否還有福音使命呢?正生書院遷往梅窩事件天天見報,越來越多人知道該校是一所基督教學校。憑著基督教的理想和使命,該校改造了一批曾經吸毒和濫藥的青年人,幫助他們切斷對毒品及藥物的心癮,建立他們再次融入社會。正生書院在物資匱乏的條件下,改造了許多青年人的生命,化腐朽為神奇。當別的學校要把壞學生趕出學校之際,正生書院卻收留被社會排擠的青年人,把他們重新塑造成身心健康的人,然後再交回給社會。香港有那麼多的基督教學校,為甚麼不是每一間都像正生書院那樣著重學生的全人發展呢?

提防擴展後變質
越來越多學生濫藥,即意味有更多學生輪候要入讀正生書院,這是促使該校申請遷至梅窩的原因之一。不管遷校到哪裡,未來正生書院的校舍及資源肯定更勝從前。以往的先例告訴我們,某些基督教學府或社會服務機構,擴充後便容易變質;越多政府資助,便越失去自主性,原先創辦時的理想蕩然無存。正生書院目前在芝麻灣的營辦情況無疑是艱苦的,然而艱苦的環境卻造就了不少青年。我們要祝福正生書院,盼望該校能堅持其辦學原則和成功的因素,切勿他日遷址後因環境改善而失去本身的優點。

重拾福音大使命
一間正生書院不能解決全港學生的濫藥問題,但若果每一間教會及每一所基督教學校都肩負福音大使命,以叫人得著豐盛的生命為目標,則學生濫藥問題就可以很快得到解決。教會的門是為義人抑或為罪人而打開的呢?教會學校的門是為好學生抑或壞學生而打開的呢?答案實在不言而喻。

admi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Next Post

巴西毒梟成為宣教對像

22/06/2009 – 30 西彎月 5769
  【編譯林國祥/washington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