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華福運動幾個期望

 

第七屆「世界華人福音會議」(華福會議)於七月十七至廿一日在澳門舉行,這是五年一度的盛會,來自世界各地的華人教會代表,濟濟一堂,透過分享、交流、代禱,一同擴闊視野,完成大使命。

在澳門舉行饒有意義
今屆華福會議有兩個特別之處。第一是舉行地點選擇在澳門,除了因為澳門有舉行國際會議的條件外,也因澳門是中國福音初到之處。第二個特別之處也與此有關︰到2007年,福音來華剛好是二百週年。第一位將純正福音帶到中國的傳教士馬禮遜,於1807年從英國來到澳門,從澳門將福音傳給華人。第一位信主的中國人蔡高,也是在澳門受洗的。在基督教入華二百週年的前夕,全球華人教會代表在澳門聚首一堂,饒有意義。

對華福會六大期望
華福會與眾多華人福音機構不同之處,是後者因著領受服侍的異象各有不同,基本上是各自為政,而華福會是將大家匯聚一起,為共同的使命,群策群力。從1976年第一屆至今,經過三十年,華人教會對華福會是有期望的。

指出方向 釐定策略
第一個期望是指出方向和策略。眾多華人教會和福音機構就像球賽的球員,在綠茵球場奔跑踢球,是他們付出血汗踢出成績來,而華福會要像教練,為球隊佈陣,縱觀全局,告訴球員勝出的策略。華人教會實踐大使命該走的方向和該用的策略,華福會對大使命的方向有所領受,就引導全球華人教會和福音機構朝那個方向邁進。譬如方向是「傳回耶路撒冷」,華福會就要引導大家多關心伊斯蘭世界和猶太人的福音需要。

增進合一 彼此洗腳
第二個期望是增進合一。華福會的「福」是指傳福音,而非福音派。華福會會歌有一句是「高舉十架、天下一家」,既然高舉十字架的教會可以合而為一,就要讓華福運動的廣闊胸襟落實,推動福音派內保守的教會及向聖靈開放的教會,都能有更深和具體可見的合一。通常合一的象徵是領聖餐,但與聖餐同樣有合一意義的,就是彼此洗腳。在聖餐的禮儀上,彼此不往來的人可以在不同座位上各自領受,但洗腳就不是這樣,必須放下身段,親自去服侍一位話不投機的肢體。

超越華人 遍傳萬邦
第三個期望是促進跨越文化的宣教。華福會議的英文有World Evangelization,意即普世福音化,這是中文名稱中看不見的含義。華福會出版的《今日華人教會》每期均附有世界各國的代禱和宣教資料,但過去六屆華福會議對於普世宣教的推動,仍有待加強。基本上,華人教會的宣教範圍仍是以唐人街為主,做跨越文化的宣教,仍屬少數。今屆主題是「基督全人福音遍萬邦」,從大會工作坊的題目來看,看不出「全人福音」和「遍萬邦」兩者有甚亂塑出,也看不到彼此交融之處。

福音會議 勾勒大計
第四個期望是回歸福音會議的本質。基督身體內的基要派、福音派和靈恩派共通之處,除了生命是連結於主之外,就是以傳福音為大使命。有了這個基礎,大家可以走在一起,為普世福音化而開會。若這個會議不去討論普世福音化的方向和策略,就不是福音會議,而是變成一個培靈及訓練特會。福音會議應該產生類似華理克牧師的「和平計劃」,為普世華人教會未來五年,提出影響世界的方案。福音會議要具前瞻性,與時代、時事接軌,勾勒神國拓展大計。

連結中國 不能迴避
第五個期望是與中國大陸教會連結。三十年的華福運動都是以海外華人基督徒為主體,而最多基督徒的中國大陸,卻未有連結。三十年前的中國,十年文革接近尾聲,教會全然寂靜,國內肢體缺席華福運動是可以理解的。但三十年後的今天,中國福音化的蓬勃,是海外教會望塵莫及的。中國大陸教會不只應有代表參加,也應有大比例的代表出席。當然,誰代表中國教會也是一個爭論性的議題,且不易處理,但可以迴避不去碰嗎?

提拔年輕 延續異象
第六個期望是年輕化。華福運動過了三十年,有點進入中年的感覺。究竟有多少年青基督徒認識甚麼是華福會或華福運動?華福會並沒有忽略青年人,但青年人究竟被視為同工,抑或只是被服侍的群體?青年人所關注的議程,是否也是華福會的議程?華福運動的異象要落實和延續,不能沒有年輕人。

既往開來 邁進大步
本文執筆時,第七屆華福會議仍未正式揭幕,但本期《國度復興報》出版時,會議已經結束。盼望以上六個期望,可以在這五天的聚會中見到有成就的跡象。普世華人教會有今天的成長,相信馬禮遜在天上也感欣喜,但他最樂見的,不是我們怎樣熱烈回顧二百年的發展,而是如何繼續使中國及世界福音化。

admi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Next Post

挪亞方舟已經被發現?

13/07/2006 – 17 搭模斯月 5766
  【編譯Timothy Chan/A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