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最近職場神學家史蒂文斯(Paul Stevens)和好友谷森(Richard Goossen)來港,在多場聚會(報道見P.4)中演講,冀望更多的基督徒企業家認識他們的呼召,進一步為神國效力。
在中國內地,基督徒企業家興起,形成一股無法阻擋的力量,這是值得探討的現象。其中一個因素是教會缺乏事奉崗位,有使命的企業家於是向職場發展,促成有中國特色的職場運動。反觀香港,教會都有健全的組織體制,和寬鬆的宗教自由,總有做不完的事奉崗位,結果企業家卻被留在教會內事奉,或做組長,或做執事,這也是值得注視的現象。
企業家憑著披荊斬棘的企業家精神、創新能力、資源和人際網絡,確實可以為社會帶來前所未有的影響,而又不限於布道,更可在不同領域上帶來轉化。本文以美國企業家格蘭(Steve Green)為例證,概括指出他在幾方面的重要成果。
格蘭是聘用二萬員工的手工藝品連鎖店Hobby Lobby的主席和CEO。
最近,格蘭遊說俄克拉何馬州的一個校區採用他策劃的聖經教材為選修科課本,聲稱聖經對政府、教育、藝術和人生各方面都有影響力。無神論者成功地透過法制禁止公校教導聖經,但俄克拉何馬州在幾年前通過一項議案,可加入聖經教材為自選英語科目,因此格蘭的提議有望被接納。
奧巴馬提出的醫療改革方案,其中有條例強迫僱主向僱員提供形同墮胎藥的避孕藥費用,引起基督教界的強烈反彈。Hobby Lobby高調反對方案,並上訴至最高法院。最近高院表示,在宗教信仰的因素之外,會考慮反對墮胎的企業是否必須向僱員提供政府認可的避孕藥。高院的最後決定可能是格蘭爭取宗教自由的重要勝利。格蘭表示,商人不應在違反信仰和違反法律之間作出抉擇。
格蘭是浸信會會友,非常重視聖經。他正計劃在首都華盛頓開聖經博物館,大概在2017年春天落成。格蘭家族已收藏四萬件相關文物,包括大量聖經古卷和手抄本。今年10月,他出席在耶路撒冷舉行的聖經展覽時,記者問他為何支持這個展覽,他答道︰「我們根據聖經經營生意,我們根據聖經建立家庭。」
不是所有基督徒都要經營大企業,但企業家有他們的獨特貢獻,也能成為神國度的祭司,領人到神面前蒙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