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為何相愛又相爭 心理學教授與牧師剖析成因


(圖︰證主)
 

【特約記者許麗儀報道】福音證主協會於10月19日就新書《相愛又相爭──教會衝突的反思》舉行共賞暨感恩禮,邀請該書作者香港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許志超博士及宣道會北角堂主任牧師蕭壽華牧師到場分享,由該會社長池麗華主持。

作者於會上分享了書中重點,許博士從行為科學角度解說紛爭的成因,蕭牧師則從聖經的角度回應,並分享牧養的實踐心得。他們盼望讀者透過認識自己的軟弱及別人的想法,從而建立和好的關係。

許博士解釋,人於群體組織的行為影響其對事情的判斷及對人的印象,因而產生盲點或偏見,導致人際衝突。其中一個盲點是人以為自己已經思慮周全,其實心理調整仍然不足,加上沒有機會驗證自身想法的錯誤,以致更堅信自己正確,而堅持對方錯誤。

另一個盲點是兩種「不對稱洞察幻象」,包括「我認為別人不瞭解我而我很瞭解自己」,及「我自以為瞭解別人卻認為別人不太瞭解他自己」。當我以為很瞭解對方但卻認為對方不太瞭解他自己時,自然產生需要教導對方認識自己的想法及行為;然而,認為自我瞭解充足而別人不瞭解他,這種不對稱洞察幻象就容易引起衝突。

紛爭亦可能由於基督徒鮮有機會學習如何去愛或如何避免分爭。一般如帶領詩歌、講道等,好榜樣容易公開讓人學習,但紛爭處理合宜的典範,多是私下解決,不常公開於人前,故學習解決紛爭機會不多。

蕭牧師從聖經提出3項建立和睦關係的原則。第一,當存敬畏的心彼此順服,順服並不是自以為地位比人低而服事別人,而是接受神給予別人的委派,為整體的好處幫助別人完成神所賜的職份。第二,各人應看別人比自己強,不可貪圖虛浮的榮耀;這不是要人自慚形穢,而是重視別人的需要多於自己的,因而先照顧別人的需要。他同時亦提到,現今的人以為愛就是順從別人的慾望,但其實這只是溺愛,而非真正的愛,第三個原則是愛不能脫離真理,而是按對方的處境作出適當的幫助,正如帖撒羅尼迦前書中所寫︰警誡不守規矩的,勉勵灰心的,扶助軟弱的。然而,愛的核心是忍耐,忍耐不是指縱容或包庇,而是多給予空間與機會讓人繼續改變成長。最後,蕭牧師指出權柄的運用有助屬靈領袖處理糾紛,在運用權柄的過程中,若內心感到安全則更能解決紛爭。

主持總結說,雖然書中提供了一些建立和睦關係的導向,但要真正實踐愛的教導,平日生活上的操練十分重要。最後大會帶領與會者一同宣讀和平約章,承諾竭力與人和好,實踐神應許的平安。

《相愛又相爭》為證主第一本電子與實體版同步發行的書,並於基督教聯合書展期間推出。

admi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Next Post

分辨內心 給群眾運動支持者的屬靈檢視

17/10/2012 – 1 瑪西班月 5773
  復興是神的作為,也是群眾運動,因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