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V疫苗接種帶來龐大商機 預防性受質疑


(左起)廖玉娟、李鳳珊、何文康
 

【特約記者韓玉瓊報道】天主教教區婚姻與家庭牧民委員會、明光社及香港性文化學會於10月14日,合辦「HPV疫苗接種推廣運動」基督徒信仰的反思研討會。請來婦產科醫生廖玉娟、愛與生命工作室創辦人李鳳珊及前香港公教婚姻輔導會總幹事何文康,從醫療工業、倫理道德及健康教育角度,探討應否大規模向9歲或以上的男女學童及家長推廣接種疫苗計劃。

接種疫苗經濟效益龐大

廖玉娟醫生指現時的HPV疫苗接種能有效預防感染某類型病毒,但不是全面覆蓋所有HPV病毒類型。「為人接種疫苗,其經濟效益龐大,有利可圖。重要是我們應反思社會上有否配合相應的道德教育,例如教導青少年要貞潔和專一。」

據統計,婦女最常見的癌症發病率首位是乳癌,其次是子宮頸癌。現時全球每年約有50萬個子宮頸癌新個案,而當中有27萬名女性死於此病。全球每1分鐘大約有1人診斷患上子宮頸癌,每2分鐘便有1人死亡,80%子宮頸癌都是發生在東南亞及拉丁美洲。

她解釋,感染HPV病毒十分普遍,高達80%女性一生中會感染此病毒。每12名香港女性中,約有1名現為HPV帶菌者。透過性行為可不斷接觸HPV,持續感染致癌性HPV便有可能發展成子宮頸癌。HPV入侵子宮頸的細胞,導致細胞出現異常變化,進而演變成子宮頸癌,一般需時約7至15年。

子宮頸癌可分兩種,分別是鱗狀胞癌及子宮頸腺癌。事實上幾乎所有的子宮頸癌都由高危型人類乳突病毒(HPV)的感染引起,預防HPV感染可大幅減低子宮頸癌的病發。

HPV 疫苗接種透過子宮頸的中和抗體以達至有效保護。香港感染HPV的年齡高峰期有2個,分別是26至30歲及46至50歲。現時的傳統疫苗在臨床上,有預防低危性的濕疣及高危性的子宮頸癌、前期陰道癌、前期外陰癌。而在美國、荷蘭、瑞典的國民疫苗接種年齡是9至45歲。

廣告的宣傳資料有誤導成分

李鳳珊表示,現時坊間的「子宮頸癌疫苗」廣告的宣傳資料有誤導成分,並指出從HPV感染到子宮頸上皮細胞病變發展至子宮頸癌,一般需時10至15年,所以感染HPV病毒,不等於患上子宮頸癌。所以現時的「子宮頸癌疫苗」應正名為「HPV疫苗」。她說︰「我們應該反思,何謂負責任的性行為和避免感染HPV病毒或其他性病的方法,而不是大力提倡人們接種該疫苗。」

她向大家解釋HPV疫苗的效用和需要。人類乳頭瘤毒疫苗於2006年6月8日在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註冊。預防將近19種高風險(腫瘤)HPV其中兩種,包括16及18型,有70%。以及12種較低風險(肉疣)其中兩種,有90%。疫苗的效力最少可以維持2年半至4年半。

質疑疫苗的防預性

李鳳珊質疑︰「是否有足夠的研究顯示只註冊6年多的疫苗已發展成熟,可供安全使用?是否需要加強劑?是否需要每隔數年就要再接種?對仍在發育階段的孩童有何影響?」

她指出目前的HPV疫苗不能預防其他6、11、16、18型以外的HPV病毒,這些可能導致其餘30%的癌症。也不能預防其他任何性病感染,例如愛滋病、梅毒、生殖器皰疹、淋病、陰虱、滴蟲等。

何文康亦質疑疫苗的防預性,指沒有證據顯示疫苗能控制其他11類型可引發癌變的HPV,並指出疫苗效果需要更長時間研究才有穩妥結果。

admi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Next Post

愛上偉大的神的簡單女子 Heidi Baker專訪

13/10/2012 – 27 提斯利月 5773
在「巾幗先鋒」特會上,海蒂·貝克帶領人進入神的同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