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醞釀建立宣教村 讓退休宣教士住有所居


宣教村第二次公開祈禱會(宣教村提供)
 

宣教村祈禱手冊
 

【記者王麗媚報道】居者能否有其屋是香港長期面對的大問題,從宣教工場退役回來的宣教士可能更難找到棲身處,本港一些宣教士和教牧看見退休宣教士的需要,呼籲為「宣教村」禱告。

宣教村籌委會於10月18日舉行了第一次公開祈禱會,為宣教村的工作與異象代禱,有30多名弟兄姊妹出席。第二次公開祈禱會亦於11月15日舉行,籌委會目前的行動是禱告,並呼籲弟兄姊妹代禱。

姚桂芬宣教士是宣教村籌委會成員之一,她接受本報訪問時指出,現時香港有很多有20至30年宣教年資的宣教士,已達至退休年齡,回港退休時卻找不到棲息居所。

另一位籌委會成員陳歐陽桂芬接受本報訪問時說,她在19年前接待一名患病宣教士時,觸發她關顧宣教士。當年,她接觸一名本來擁有美國戶籍及當地藥劑師執照的宣教士,但對方為了到中國宣教而放棄這些資格。她認識這名宣教士時,發現對方患上肺炎,眼白亦發炎變紅,身體很虛弱,致病原因是當年在中國宣教期間飽受嚴寒天氣之苦,並且生活清貧,以致營養不足,但家人以為是肺癆便不肯接納這名宣教士回家。陳太指,不少女性宣教士及傳道為未婚人士,宣教村的出現可幫助她們毋須擔憂退休後的住屋問題,並可繼續在宣教村有服侍的平台。她又指,現時非常需要弟兄姊妹為宣教村禱告,以明白神會如何為有關工作開路。

不單是退休宣教士回港後要面對住屋問題,回港述職的宣教士也面對相同問題,他們要寄人籬下或頻密搬遷,再加上香港宣教士向下一代傳承宣教經驗的工作有待完善等因素,促使一群關注宣教工作的牧者走在一起,於2010年5月正式成立宣教村籌委會。籌委會目前有8位成員,包括龍維耐醫生(主席)、曹姿 宣教士(執行主席)、姚桂芬宣教士、陳歐陽桂芬、洪雪良牧師、連達傑牧師、杜其彪牧師和翁競華牧師。

據宣教村網頁資料,宣教村的成立關乎四個目標︰一,為祝福退休的宣教士安居晚年,分享經驗,扶植後進;二,裝備年幼宣教士,讓他們得到深度培育,求助有門;三,讓回港述職的宣教士棲息有所,並與其他宣教士彼此切磋,互相激勵;四,服侍耗盡的宣教士,為他們提供休息的空間,幫助他們在主裡重新得力。

姚桂芬宣教士指,藉購買單位成立宣教村,還是自行興建房屋,現時仍未有決定,有待禱告尋求。而籌委會亦考慮籌劃宣教歷史展覽館,藉著介紹宣教歷史。她指,教會必須回應宣教使命,這是聖經上耶穌吩咐門徒的大使命,無論是走進所屬社區遍傳福音,或進入列國傳福音,教會都必須回應。

宣教村籌委會執行主席曹姿 宣教士表示,目前籌委會的首要工作是禱告,她呼籲弟兄姊妹加入。她表示,興建宣教村的目的不單是為退休及述職宣教士提供住宿,也希望促進資深宣教士將寶貴的宣教經驗傳授下一代,調查報告反映大部分宣教士都有這樣的想法。

據宣教村10月14日於網頁公佈的《2011年「宣教村」意向調查統計報告》,共收回74名宣教士的完整問卷。報告指,接近9成受訪者認為,宣教村提供退休住宿,以及述職住宿的功能,是重要及非常重要;超過8成受訪者認為,宣教村提供培育生力軍的功能,是重要及非常重要。假若要入住宣教村,只有17.6%受訪者表示可全數支付費用,其餘都表示需要部分或全數資助。43.2%受訪者表示,當回港述職或需要短期居留時,並沒有住宿地方的安排。

曹姿 宣教士曾經在美國入住專為宣教士或神學生設立的社區,每一至兩人住在一間屋,既擁有私人空間,亦可以與其他肢體為鄰,互相照應,在群體生活中經歷神的愛,並且交流服侍主的經驗。她指,宣教士的收入及積蓄比一般人少,但他們又不符合申請公屋的入息資格,回港退休時往往很難找到住屋,有的因此選擇在工場終老,但這會導致他們不能將宣教經驗傳給香港下一代。

在關顧宣教士的工作上,曹姿 建議信徒要更主動去接觸宣教士,讓遠在他方的宣教士確實知道,正有人為他們祈禱守望,例如直接給他們發電郵;此外,要注意宣教士在外地生活多年後,他們的生活節奏會比香港人慢,相處時較易在溝通方面出現問題,因此,香港的弟兄姊妹宜放慢步伐,聆聽宣教士的心聲。

宣教村公開祈禱會逢每月第三個星期二晚上8時至9時半,在同路坊(油麻地彌敦道469號新光商業大廈2001室)舉行。

(宣教村網頁︰mcvillage.wordpress.com)

admi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Next Post

伊朗人對基督教興趣日增

17/11/2011 – 20 瑪西班月 5772
  很多伊朗人民收看基督教電視節目,或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