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走入社會 作婚姻家庭堤防線

 

【台灣國度復興報記者郭佳容台中報道】「2011年婚姻與家庭承諾國際研討會」由台灣師範大學家庭研究與發展中心、台中市教會發展策略聯盟協會合作,於6月2日在台中市裕元花園酒店會議廳舉行。會中,邀請來自美國丹佛大學心理學系教授Dr. Scott Stanley發表論文,與台灣家庭生活教育專業人員協會理事長林如萍教授及秘書長黃乃毓教授分享台灣婚姻、家庭面臨的困境和解決途徑。與會者不單來自教會界,還包括社會各界長期投入婚姻與家庭議題的公務人員、教育者。

Dr. Scott Stanley發表,他對於親密關係中「承諾」與「犧牲」的學術研究。他指出,承諾是在深思熟慮後放棄其他選擇的決定。他的研究中發現,婚前同居者增加1.26~1.86倍的離婚機率,而選擇同居的經驗將改變其對婚姻的價值觀,造成一種風險較高的親密關係。Dr. Scott Stanley表示,有三分之二的人承認幾乎是不經意地進入同居關係,這樣非計畫性的發展造成個人選擇機會減少,並產生慣性作用,使分手變得較為困難,將因此付上高昂的代價。

Dr. Scott Stanley認為,對於長期的親密關係,例如︰婚姻,「明確決策」是重要的,因為唯有深思熟慮後發生的轉變比較能夠貫徹到底。與不經意的轉變相比,明確決定後,雙方才能在不受限制的情況下,決定是否要選擇對方。談到親密關係中的「犧牲」課題時,Dr. Scott Stanley認為「犧牲」是好的,因為犧牲是一種因承諾而啟發的正面親密關係行為,並且開啟了婚姻中的正向互動。

他挑戰與會者寫下,未來幾天中能為伴侶或其他人做的特定事情,以及挑選一件幾乎每天都能做,卻不想做的事情,且承諾會執行上述兩件事。

他提醒會眾,要經常訓練非隨機的善意行動,但不是為了對方的回報,因為犧牲被看見是好的,但不是為了被看見而犧牲。

會後的座談中,黃乃毓教授進一步闡釋說,「犧牲」與華人文化中要求回報的「犧牲」是不同的。這裡提倡的「犧牲」是先不計較自我利益,有意識地為他人付出;而不是以期待對方回報作為前提,以愛之名、行掌控之實的「犧牲」。

最後,Dr. Scott Stanley也語重心長地表示,現代婚姻、家庭不健康的變化已經被視為自然的現象,而建構婚姻的文化基石,不論在東、西方社會,都持續瓦解中,因此,由專家提出的宣導和預防措施佔有相當關鍵性的角色。台中思恩堂杜明達牧師也表示,教會不該只是一個宗教,應該繼續和社會各界一同合作,闡揚聖經中關於「委身」、「承諾」和「犧牲」的價值,成為堅守婚姻、家庭堡壘的堤防。

(圖︰主辦單位提供)

admi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Next Post

福音廣播 挺進北非與西亞

13/06/2011 – 11 西彎月 5771
  「八大工業國組織」(Group o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