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與復和


(美術圖片)
 

文◎黃少芬

北韓發炮攻擊南韓延坪島,維基解密 露美國外交機密外電,新聞震驚全球,少數人的錯誤舉動能危害國家安全,少數人的道歉又能否在代與代、國與國之間帶來復和呢?當全球將焦點放在兩韓衝突和維基 密的新聞上時,一小群稀客來到耶路撒冷哭牆,向猶太人說對不起,因為先祖在大屠殺時期對猶太人被納粹德軍殺害的惡行沉默。事件引起以色列人的好奇,更被當地傳媒報道出來。

以色列傳媒報道,他們是阿米什人(Amish),是一個與社會隔離的群體,生活面貌保持十八九世紀的模樣,拒絕文明,坐馬車,不看電視,不上網。但是他們竟從老遠的美國和瑞士跑來,當然不會使用原始的交通工具,如馬車和獨木舟,而是坐飛機,這教以色列人感到驚訝。他們長期以來與猶太人不相往來,甚至有反猶的歷史,被指是取替神學的擁護者,相信猶太人因為拒絕耶穌而被神丟棄了。阿米什人來向猶太人公開道歉,豈不是翻天覆地的改變?但一名以色列記者較為謹慎,觸覺也敏銳,在報道中補充一句,這個代表團可能只是阿米什群體中的一小群人,並非代表整個阿米什群體。

他們到底是誰呢?

曾與這個代表團會面的拉比,在聲明中提及一個叫吉諾特(Ben Girod)的阿米什人。他確實是阿米什人,不過在自從生命更新,接觸主流基督教群體,脫離律法主義的轄制之後,就被阿米什社區逐出門戶。阿米什人素來對不肯悔改的人採取嚴苛的隔離懲罰,斷絕來往。吉諾特和家人到處流亡,感覺像罪犯一樣,極其傷痛。

我向吉諾特查詢有關今次以色列之行,他澄清說,代表團實質上有兩類人︰阿米什人和門諾會信徒。他說,自己覺悟到祖先因為拒絕了猶太人,以致失去亞伯拉罕的祝福,他所作的是復和工作,包括阿米什人與猶太人之間,基督教其他派別與阿米什人之間。2001年,他跟戴冕恩牧師的團隊去以色列,從此開始了復和的旅程。

阿米什人本身也有被基督教其他群體逼迫的慘痛歷史。阿米什人原是重洗派信徒(Anabaptist),在16世紀,是宗教改革的一員,但他們強烈反對嬰兒洗禮和政教合一,加上對社會、政治的看法有別於其他改革派,因此在天主教之外,還遭受路德宗和改革宗的迫害,許多人被燒死、淹死。直至移居北美後,才有和平的日子,但從此與社會及基督教大家庭分離,成為與世隔絕的社群。

因為對教規的執行感到不夠嚴謹,阿米什人從門諾會分離出來。今年11月到以色列的復和之旅,兩個社群的人走在一起,顯示重大的突破在近年間出現了。

其實可追溯至幾年前在加拿大舉行的和好聚會。當時,來自瑞士教會的代表公開向阿米什人尋求寬恕,因為先祖曾迫害阿米什人。一名瑞士教會領袖認為,由於他們迫害阿米什人,瑞士的宗教改革沒有得到圓滿的結果,而阿米什人亦無法領受完全的屬靈產業。後來,一些阿米什人去瑞士與當地教會領袖見面,而瑞士新教的信徒也去美國探訪阿米什社群,繼續做復和的工作。

更驚人的突破在今年發生,化解五百年前的恩怨情仇。7月,代表全球七千萬信徒的世界信義宗聯會(LWF)在德國,為16世紀迫害重浸派信徒的罪行向重浸派後人道歉,當時門諾會世界大會(MWC)代表重浸派和門諾會接受了道歉。

有人說,教會歷史即是改革歷史,二千年的歷史中停不了一浪又一浪的改革,新的啟示總是帶來一場新的改革,但分裂又常常是改革的副作用,為甚麼呢?戴冕恩牧師說,「一旦開始認為自己知道得比別人多,就埋下了驕傲的種子,扼殺神的工作,甚至失落本來所擁有的。假若如此,我們就會重蹈覆轍,像過去許多的教會歷史一樣,製造另一次的分裂。」(見P.14〈「回家」之後〉,節錄自同名文章刊登於《國度》雜第39期)

怎樣才能避免分裂?謙卑永遠是最好的答案,不管是在改革時避免分裂,或是分裂後做復和的工作,同樣有效。

admi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Next Post

埃塞俄比亞南部執行伊斯蘭教法 基督徒被控褻瀆可蘭經入獄

07/12/2010 – 30 基斯流月 5771
  在埃塞俄比亞南部的城市摩亞雷,一名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