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關成員機構在社區推動關愛工作


(左起)劉達芳、張洪秀美、李炳光牧師及余妙雲
 

兒童發展基金計劃的成長嚮導鄭先生
 

劉達芳
 

於香港出生的南亞裔人士阿山
 

張洪秀美
 

【記者王麗媚報道】教會關懷貧窮網絡(簡稱「教關」)於11月26日舉行記者招待會,回應香港政府10月份於施政報告上提出的「關愛基金」。教關其中三個成員機構︰工業福音團契、禧福協會以及基督教勵行會,在會上分享一直於社區推動的關愛工作,邀請到當中的義工及受助者到場分享。

作基層兒童的成長嚮導

政府2008年撥款3億成立「兒童發展基金」,教關的成員機構共投得該基金的7個計劃,服務10-16歲來自弱勢社群的少年人,計劃內容包括鼓勵他們儲蓄、個人發展計劃及成長嚮導(mentor),為期三年。工業福音團契總幹事余妙雲認為,計劃除了扶助貧窮家庭的孩子脫離跨代貧窮的問題,也實踐了關愛的精神,特別是由成長嚮導(mentor)以一對一的方式,定期持續地關顧少年人,協助他們建立自信心、解決問題能力、擴闊學習領域、發展個人潛能等。成長嚮導計劃推動了更多人不問報酬、持久地為他人的生命付出努力及愛心,為社會帶來關愛的文化。

鄭先生是已退休的行政管理人員,育有一子,他分享過去藉工業福音團契的兒童發展基金計劃,擔任少年人成長嚮導(mentor)的經驗。他表示年少時在教會得到導師的幫助及祝福,讓他能健康地成長,他期望今天自己能回饋社會,祝福下一代。按計劃他每月需以6小時接觸一名就讀小五的新移民家庭男孩,如不能面見便以電話聯絡代替,並會接觸男孩的父母。他憶述一年半前首次認識對方時,完全不獲理睬,慢慢熟絡了才好轉。鄭先生發現那名男孩吃得苦、獨立,每天刻苦花上二十多分鐘徒步上學而沒有怨言;但男孩見識較一般小孩淺,有次帶他看電影,才發現他從來沒有到戲院睇戲;而英文能力較差,成為他學習的一大障礙。現時那男孩剛升讀中一,鄭先生欣喜在成長嚮導的關係上,幫助他解決了選中學的疑惑及迷惘,又見證他很適應中學生活,願意訂立針對學業的成長計劃,成績有進步之餘,對學習英文的恐懼也下降了。

愛心糧倉傳燃愛心

愛心糧倉是教關成立的其中一個事工,由去年9月至今,服務人數己達10317人,為幫助未能受惠於政府緊急食物援助服務的人士,如非本地居民、遇突發事故、失業及低收入人士等,由全港41間教會及機構作愛心糧倉的派發點,期望於明年增至全港70個派發點。愛心糧倉服務由禧福協會統籌,會長劉達芳博士表示,愛心糧倉的運作文化與政府的不同,更著重以人性化角度接待求助者,不會只將求助者視作個案,接觸時著重與他們傾談,瞭解他們,求助者很多時候談到一半便感觸落淚,情緒得到紓發。服務也更多為受助者設想,例如會按情況直接將食物送到沒有車錢的求助者府上。有求助者表示認為愛心糧倉與社署食物銀行的截然不同,感到自己是一個人,她的丈夫每次到政府社署求助食物銀行後,都氣忿忿的回家,因為感到被職員當作賊般盤問,感到沒有尊嚴。這可能與社署須避免資源被濫用所致。

劉博士又表示,關愛工作會帶來連漪效應,愛心糧倉義工眼見受助者的需要,自發捐錢籌款為他們舉辦團年飯,帶動受助者也起來付出幫忙煮食;而此類關愛的工作除了帶動社會人士及受助者之間的彼此扶助精神,也吸引社會人士主動捐獻,增加了糧倉物資捐贈。

岳女士半年前透過土瓜灣浸信會接觸到愛心糧倉服務,信主兩三個月。她從內地到港四五年,是一名單親母親,有四名子女,因情緒問題而不能照顧所有孩子,部分暫時居於寄養家庭,現只與 子同住。初時她要求服務時,因受情緒病的困擾,不時鬧情緒,也令義工們感到頗為困難,經過數個月的磨合。她與四名子女倚靠八千多元的綜援金生活,金錢不敷使用,有時要吃已腐爛的食物。她表示在港期間從沒有人探望她,現因糧倉服務於教會接觸不少婦女,經常彼此分享及傾談後,情緒才有所改善。

機構為基層少數族裔發聲︰入大學率偏低

阿山(Mohammad Sajjad)是香港出生的南亞裔人士,他雖然擁有香港人的身份,但因其外貌與種族背景,在香港生活上,無論在學業及工作方面都受到歧視。阿山因為語言不通而就讀國際學校,因此較少機會接觸到華裔群體,只從鄰舍及於工作才認識到華人朋友,但因彼此生活繁忙而較難建立深厚關係。他就讀的國際學校與一般被指「富有的」國際學校不同,學生須於中文科取得合格成績,才獲得入讀本地大學的資格,減低中文能力不高的基層少數族裔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阿山曾在洗衣店工作時遭受種族歧視,除了受到上司在言語上不禮貌對待外,又屢次被捏指在社會上只懂打架滋事,其間他的情緒受困擾,與其他同事忍無可忍下向公司投訴,最終獲得上司道歉,但他因此事而沒有再在該公司工作。阿山不認同所有香港人都歧視他們,仍有大部分港人接納及歡迎他們,但他曾一度對於自身在香港的情況感到絕望,後因得到基督教勵行會的幫助,他才重拾信心投入社會。基督教勵行會。

基督教勵行會有服務本地少數族裔的經驗,該機構僱用的非華裔員工接近一成。總幹事張洪秀美分享時引述利未記十九33-34,指出聖經對接待寄居者的吩咐。她表示,香港少數族裔有35萬人,其中26萬人屬外地勞工,她認為主流社會忽視了他們生活處境,單在教育制度上已為少數族裔構成歧視。全港平均有33.8%學生能接受高等教育,但少數族裔只有1.8%,而少數族裔的失業率更高達四成,遠高於整體社會的4%多。她認為教育制度可能已為他們帶來跨代貧窮的問題,政府有需要重新評估有關政策,為新移民提供適應本地社會的課程與服務。她表示,不少南亞裔女性因找不到工作而長期留在家中,倘遇到家庭暴力,會因言語不通而求助無門,是極需要關注的群體。

admi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Next Post

以色列北部山火︰大火終於救熄

02/12/2010 – 25 基斯流月 5771
  以色列迦密山的樹林大火,在燒了82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