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剛談如何為使命激發創意

 

【特約記者楊詠瑩報道】彼得.德魯克管理學院(Peter F. Drucker Academy)院長李志剛於8月27日,為國度事奉中心主辦的「領袖系列──為使命激發創意」講座擔任講員。當日參加人數約有80多人,大部分為青少年及教會領袖。他勉勵弟兄姊妹要以創新思維事奉,去蕪存菁,使教會進入社區及人群中,實踐大使命。

他提到不少教牧聽到「管理」二字就擔心不已,一是因為神學訓練缺乏教會管理培訓,令他們感到陌生;二是很快與教會企業化及商業化等扯上關係,但他指出在創世記中,神吩咐人去管理大地,所以人有責任去實踐。現代管理學常被商界強調其賺錢的一面,但其實「管理是以非戰爭的方式去解決社會問題」,他希望教會領袖不會忽略其價值。

他接著說一個組織,包括教會及基督教機構,同工必須由使命出發,管理好自己,再管理他人,繼而管理組織,最後將知識及資源回饋社會。其中,管理組織方面,創新思維和營造創新的文化是不可或缺的一環。他指創新並不等同於發明,「創新是不需要先擁有資源才去做事,而是動用已有的資源去達至相同的效果」。

他隨即拿出一支筆,讓弟兄姊妹在1分半鍾內自由發表一支筆有何用途,最後得到24個意想不到的答案,他說內地工廠的工友更想到74種用途。他語重心長地說︰「一支筆居然可以有74種用途,何況活生生的人?」他指上年他的導師,《人生下半場》的作者鮑伯·班福德(Bob Buford)給他看一份由美國機構所做的教會報告,指一般教會給予會眾即時事奉的機會約占總人數的15%,但自從教會以創新的方法進入社區後,機會便增加至六成,會眾的影響圈擴大,直接增加其教會在社區的影響力。

據他觀察,香港教會和機構往往難於創新的原因如下︰
一.在教牧訓練中,創新是個人行為,非有系統的組織行為,故體會不到創新的重要性。
二.在多重架構下,很難使所有人信服創新的行為。
三.重視原則穩健勝於一切,沒有人願意承擔創新的風險。
四.工場上欠缺創新的文化及風氣。除擴堂植堂預算外,沒有關於創新項目的預算。
五.鮮有計劃地放棄事工,往往令事工自然死亡,虛耗了資源。
六.注重舉辦有創意的活動,而非持續創新的精神。
七.對社會的認知及參與薄弱,難於實踐創新行為。

故此,他鼓勵在教會事奉的弟兄姊妹不要只處理事工(transaction),而是要轉化事工(transformation);在職場工作的弟兄姊妹要把使命(mission)和生意(business)融合(busissionary),動用其崗位、知識及已有的資源去達到職場宣教效果。

最後,國度事奉中心總幹事何寶生先生回應說,他看到大部分弟兄姊妹的恩賜是被囚禁,而非釋放,教友當下要做的就是找出並實踐恩賜,再抱著「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的心彼此配搭,「去」使萬民作主的門徒,而非只叫人「來」一棟教會建築物中。

admi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Next Post

全球國際城市排行榜特拉維夫位列50

06/09/2010 – 27 以祿月 5770
  美國媒體《外交政策》(Foreig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