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拉第︰為中國餓死的單身女宣教士


年輕時的慕拉第
 

穿唐裝的慕拉第女宣教士
 

慕拉第與同工合影
 

慕拉第與信徒
 

黃濠光

出生在十二月
對於美南浸信會宣教士慕拉第(Lottie Moon,另譯李題鰲)來說,她一生中有好幾個重要時刻都在十二月發生。首先是她的出生,她於1840年十二月十二日誕生在美國維珍尼亞州Viewmont市一個富裕的浸信會家庭。她的家族擁有一千五百畝地的種植園,利用黑奴種植煙葉。父母生了七名子女,慕拉第十三歲那年,父親在內河船上因意外而喪生。

慕家看重教育,母親給慕拉第安排了最舒適的生活,也把她送進了當時最好的學校。她廿一歲已獲得文學碩士學位,是少數女性獲此殊榮的其中一位。她自己在家也修讀許多科目,學會了講拉丁語、希臘語、法語、德語、義大利語和西班牙語。她也讀得懂希伯來文,後來更掌握了中文。

慕拉第個子矮小,長大後只有四尺三寸高,然而她聰慧過人,說話直率。自小雖有宗教熏陶,少年時並不太熱心,直至大學校園爆發復興,她在十八歲才靈命更新。在那個年代,才德的女子在社會中也沒有很多發展機會,但她的家族卻很例外。她的大姐Orianna習醫,在南北戰爭期間在南軍任軍醫,而慕拉第在戰時幫助母親打理種植園。

年青的慕拉第亦有男士傾慕,但她對婚姻不感興趣,只覺得有呼召去外國宣教,尤其是遠東。不過,當時的宣教機構很少招募單身女宣教士,慕拉第只有去教書。從事教育工作多年之後,慕拉第的姊姊去了中國宣教,她的妹妹也於1872年去了華北。慕拉第也要去中國宣教,而美南浸信會於1873年放寬政策,准許差出單身的女宣教士。慕拉第於同年七月七日被海外宣教部正式差往中國,那年她已卅三歲。

踏足中國在十二月
慕拉第首先踏足中國是1873年十二月,她來到山東省的登州府(煙台市),那是北方饑荒最嚴重的一年,她第一次親眼看到有人餓死在街頭,心中激起強烈的同情心。她向家人和朋友要錢來救援災民。關於其中一份捐款,她寫了這樣一封信給美南浸信會海外宣教部主任Tugger博士︰「您給我的五元五角錢是這樣使用的︰我把五元錢給了兩年來一直分發食物給災民的Richards先生,剩下的五角我給了街頭飢餓的乞丐。」

慕拉第學會了中文,她為沒有讀書機會的女孩子辦了一所學校,並且追隨其他宣教士到農村傳福音。她走遍許多鄉村,發覺自己最熱愛的不是教書,而是傳福音。她的姊姊和妹妹都無法適應在華的宣教生活,先後返回美國,唯有慕拉第繼續下去。每到農村,常有人圍著她,她每天都有回答不完的問題,都有走不完的村落,天天都要講到口乾喉啞,真是工作艱辛,然而婦女們對她教導的回應,以及福音得到廣傳,又使她感到無比歡欣。

當時宣教工作主要由男宣教士去做,但他們最終發覺只有女人能夠接觸女人,所以很需要慕拉第這類單身女宣教士,但在工場上,仍是由男宣教士指揮一切。慕拉第經常致函差會,要求給予女宣教士有平等的聲音和服侍的自由。她也要求差會差派更多宣教士來中國,並鼓勵美南浸信會的婦女們在各堂會組織宣教部,用來支持宣教士,甚至產生宣教士。結果誕生了婦女宣教士聯會,為宣教籌募了許多經費。第一次「聖誕節宣教奉獻」籌了$3,315.26(美元),足夠差出三位新宣教士去中國。而為了紀念慕拉第領導婦女們第一次成功支持美國海外宣教事工的聖誕節奉獻,每年的聖誕奉獻就稱為慕拉第聖誕奉獻,至今總共籌募超過二十億美元。

慕拉第初來中國,是抱有文化優越感,視中國人為低下民族,堅持美式衣著,有異於異教的中國人。但後來她發覺,少一點西化,多一點認同中國人,就能減低華人對外國人的好奇或敵意,而向福音開放。她開始穿唐裝,採納中國風俗,學習對中國文化敏銳一點,以致尊重及欣賞中國文化和學問。結果換來中國人對她的愛戴和尊敬。

平度縣開荒在十二月
1885年十二月,四十五歲的慕拉第決定到平度縣去作拓荒工作。那裡的婦女兒童們沒有一個敢跟她接近的,她的手中總是拿著一盒糕餅,分給孩子們吃,但鄉下人卻怕她用毒藥害死他們。一天,一個非常飢餓的男孩忘了懼怕,竟把糕餅接過來吃了一口,一嘗到味道,整個糕餅就很快地下到了肚裡。男孩並沒有中毒,大家立即在平度縣城中傳揚︰「那個白女人是個好人,而不是個壞蛋!」慕拉第給鄰居的孩童們禮物,鄰居們也幫助她擔水、掃地、洗衣服,她與平度人建立了友誼,平度縣布道所隨即成立。

每逢節日,村民到縣城的廟裡燒香,慕拉第就請婦女們到自己家中作客。出於好奇心,她們就去,並邀請慕拉第到她們村裡去,就這樣她終於得到了向各個村莊傳揚耶穌的機會。

美國人當時對宣教的觀念,認為宣教士要一生在工場,甚至死在工場,所以許多宣教士不會期待再見到親人和朋友。慕拉第看見許多宣教士辛勞工作,休息不夠,英年早逝。她要求差會給予宣教士定期回國述職的機會,讓他們可以休養生息。她個人也於1892年及1902年回國。在美國期間,她曾經坐在老羅斯福總統的轎車裡,與總統交談過。

在義和團爆發之前,袁世凱常到登州禮拜堂聽道,一次他坐到了婦女們那邊的席位上,慕拉第卻好言請他坐到男士們的位上。1902年初,城鄉興起了福音熱潮,教會大復興,聖靈在眾教會中動大工,整個春天都充滿了喜樂的消息。一次,慕拉第在五十里鋪講了一整天,婦女們都專心地聽她講解聖經,認真地學習詩歌,她把全部心意都放在了帶領人歸主的幸福工作中,而忘記了美南浸信會已沒錢支持她的宣道工作,拒絕派人幫助她傳福音的要求。教會會員是她的親人,若是沒有她,這些人永遠不知道基督的愛。

餓昏辭世在十二月
1904年慕拉第述職後回到中國,遇上連年饑荒,許多人餓死。她要求差會撥款救濟,但差會本身也負債,不只無力救濟,連慕拉第的薪酬也無以為繼。她唯有拿出自己的儲蓄和食物與周圍的人分享,結果傷及她的健康。至1912年,她體重只有五十磅。

1912年春天,傷心的事情臨到慕拉第,饑荒臨到了她心愛的平度縣基督徒。她把僅有的一切都送給了農民。在區聯會會議上,大家捐錢回應平度縣,所有的宣教士都全盡力奉獻,慕拉第把最後一元錢都獻上了。但是,對於饑荒的需求,只是杯水車薪。十二月一日,慕拉第餓昏,倒在床上,如果她的平度會友餓死,她寧願不吃飯;如果美國海外宣教部沒錢支持她,她也不再靠借錢過日子。宣教士把她送上船回美國去。十二月廿四日船經過日本,她在神戶港餓死離世,享年72歲。

中國的信徒為她悲哀,從登州到平度,悲傷籠罩了天真的孩童和駝背老人的面孔。慕拉第在中國撒下了福音的種子,這些種子長成結實,又使福音廣傳,直到今天。

admi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Next Post

英貞潔戒指案敗訴

20/07/2007 – 5 埃波月 5767
    【編譯黃約書亞/Th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