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灵恩赐︰何谓灵恩派? – 黄濠光

 
 

许多基督徒对“灵恩”一词的了解是模糊的,对“灵恩派”的定义也莫衷一是。“灵恩”是“圣灵恩赐”或“属灵恩赐”的简称,这些恩赐包括智慧的言语、知识的言语、信心、医病、行异能、先知、辨别诸灵、说方言和翻方言等(林前12:8-10)。恩赐是圣灵赐给教会的礼物,目的是造就人(林前14:26)。历代教会一直从神得到恩赐来彼此服侍,但这些超自然的灵恩曾在教会历史中很少见到,以致有神学家认为灵恩随着第一世纪使徒时代结束而告终。

一百年前的五旬节运动

这个终止论是人的推论,不是圣经的主张。神的作为不受终止论限制, 在1901年点燃了星星之火。在美国堪萨斯州Topeka市的伯特利圣经学院,Charles Parham带领一班学生在除夕夜祷告寻求主,就在过了午夜的新年日,也是二十世纪的第一天,圣灵降临在他们身上,他们就说方言,像使徒行传第二章的五旬节一般。然而,真正成为一个运动,却在1906年的阿苏撒街(Azusa Street),在这间加州洛杉矶的黑人教会里,圣灵浇灌西武亚(William Seymour)及他的会众,许多人说方言。在此后的三年间,世界各地数以千计的访客纷至沓来,领受方言,又说预言,并举手高声赞美神,有些更病得医治。于是,五旬宗运动开始了,遍及北美,更远至欧洲和亚洲。

由于当时的教会一般相信终止论,不认为圣灵会这样作工,所以这个运动得不到接纳。许多被圣灵充满的基督徒被主流教会拒绝,于是在数年间产生许多新教会。虽然有被拒绝的大环境,但很多新教会的创立都不是分裂的结果,而是有自己的故事,像1911年的五旬节圣洁会、1914年的神召会、1923年的四方福音会等。以后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五旬宗教会才渐渐为福音派教会所接纳。至今,全球的五旬宗会友超过二亿。

六十年代的灵恩运动

到了1960年,在美国加州Van Nuys市的圣公会圣马可堂,主任牧师班纳(Dennis Bennett)于四月三日向会众宣布他领受了圣灵的工作,并且说方言。后来他去了华盛顿州西雅图附近的圣路加堂牧会,不久该会成为美国西北部最大的圣公会,并成为其他宗派追求灵恩更新的中心,影响了信义宗、循道卫理宗及长老宗等主流教会。这股圣灵更新运动到1963年,才有学者归类为“灵恩运动”(Charismatic Movement),跟五旬宗运动分别出来。“灵恩运动”的焦点不在于班纳牧师一人,但他却起了触媒的作用,圣灵更新工作进入更正教和天主教。

八十年代的第三波

到了八十年代又有一波圣灵更新运动在教会产生,魏格纳博士(Peter Wagner)称之为“第三波”,有别于五旬宗运动和灵恩运动。“第三波”的特点,是圣灵更新的工作发生在福音派教会中。这一波同样有讲方言、预言、医病和赶鬼,但对于灵浸和方言作灵浸的证据,则跟五旬宗运动和灵恩运动有不同的理解。魏格纳直接的说︰“我不看自己为灵恩派,我只是一个向圣灵工作开放的福音派公理会会友,欢迎 在我身上和教会中做 想做的事。”“第三波”中最突出的教会和人物是葡萄园教会的温约翰(John Wimber)。

大家同是福音信仰

这三波的圣灵工作,触及各宗派教会,使信徒重视圣灵,深化与主耶稣的关系,提升敬拜,热爱圣经,投入传福音,运用恩赐,突破宗派间的壁垒。其实,五旬宗、灵恩派、第三波都是神学家做学问时所起的定义和名称,华人基督徒习惯把这三个名词统称为“灵恩派”,赋与负面的含意,并且与福音派对立起来。

福音派广义来说,是相信圣经作为神话语的权威,强调人得救是靠恩典,单单借着信心而重生和称义,并重视布道和宣教。这些都是五旬宗、灵恩派、第三波所接受的,所以都同属于福音派。虽然前者操练说方言,但说方言并非得救的条件,不说方言的肢体也不是次等基督徒。福音派中也有保守的一群,对灵恩的弟兄姊妹颇有保留,主要在恩赐运用上看法不同,在敬拜文化上有差异,但在基要信仰上是一致的。

教会习惯用宗派将信徒分门别类,但神没有这样对待我们。我们不要被标签化,也不要狭窄地被定义下来。我们追求的是在基要真理的基础上合一,在传福音和宣教上合作,在关系上有肢体交通。《使徒信经》说︰“我信圣徒相通”,让我们照着所信的去行罢。

admin

发布留言

发布留言必须填写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公开。 必填字段标示为 *

Next Post

我是好牧人 - 玫君

30/07/2005 – 23 搭模斯月 5765
  我是好牧人,好牧人为羊舍命(约翰福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