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節追源溯始

 

黃約書亞

今年的復活節是在三月廿七日,而猶太人的逾越節卻在四月廿四日;本來主耶穌是在逾越節受難,但每年的受難節和復活節不只日期不同,也不跟逾越節同步。本文環繞跟復活節有關的節期,追源溯始,瞭解一下其歷史淵源,以及其中涉及的異教風俗。

大齋節期(Lent)及灰日(Ash Wednesday)
大齋節期始於第四世紀,是一段禁食及悔改的日子,為期四十天,由復活節前一日開始倒數四十天計數(星期日不計在內)。根據Lent在拉丁文的原意,應是禁食四十小時,而不是四十天。大齋節期的第一天叫灰日,神甫用灰在信徒前額上劃上十字架。

棕樹主日(Palm Sunday)
這是復活節前的主日,是記念主騎驢進入耶路撒冷時,群眾拿著棕樹枝來歡迎耶穌入城。棕樹主日始於第四世紀,禮儀用的棕樹枝,焚燒後成灰,留待下一年用於灰日。

濯足日(Maundy Thursday)
濯足日是復活節前的星期四,始於第四世紀,記念主的最後晚嚏B替門徒洗腳、客西馬尼園祈禱及主被出賣。Maundy在拉丁文的意思是誡命,是指耶穌所說︰「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約13:34)。

受難節(Good Friday)
受難節乃耶穌釘十字架的日子,是在星期五,英文稱為Good Friday,大概是由God』s Friday演變來的。

復活節主日(Easter Sunday)
一、復活節的異教色彩
復活主日是記念主耶穌從死裡復活,但英文稱為Easter,是源於異教。這名稱根源自巴比倫及亞述掌情愛及生育的女神伊施他爾(Ishtar),腓尼基人稱她為亞斯他錄(Astarte),乃巴力(Baal)的妹妹和配偶。當亞斯他錄傳到歐洲,就被稱為Ostara,而舊英文的Eastre或Eostre,就是Ostara,乃古代歐洲撒克遜人的女神,專掌生育和春天。撒克遜人慶祝春天臨到時,供奉這位女神。及至基督教傳入,他們仍舊慶祝這個異教節日,教會為了贏取他們皈依,准野L們繼續慶祝,唯改用基督教形式,慶祝基督復活。
二、復活蛋和兔
今天所謂復活蛋,都是源於異教風俗。古代埃及人和波斯人都以彩蛋在春節作為禮物互相饋贈,而古埃及人以兔象徵生育。根據撒克遜人神話,Ostara為了逗小朋友開心,將一蘋雀鳥寵物變成兔子送給小孩,而兔子又會產下彩蛋。而古代歐洲人喜用各式鳥蛋做辟邪物,便在樹林裡到處搜尋鳥蛋,這就是尋索復活蛋(Easter Egg Hunts)的根源。今日的復活蛋多用雞蛋,或用朱古力製成。
三、復活節的日期
耶穌的受難和復活是在逾越節期間發生,按猶太人的陰曆,應是同期。在君士坦丁大帝時期改用陽曆(Gregorian Calendar),以致和逾越節的日期有差異。當時的尼西亞大公會議,規定復活節在春分之後的滿月(full moon)後的第一個主日,所以復活節就在3月21日至4月25日之間的其中一個星期日。

結論
華人教會慶祝復活節,雖少有異教色彩,唯仍要避免將復活蛋(The Easter Egg)和兔(The Easter Bunny)等風俗灌輸給兒童,讓小孩子從小知道復活節是關於耶穌基督,而沒有其他像徵物來替代。至於英文名稱,教會要推動將復活節稱為Resurrection Day,取代錯誤的Easter。

admi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Next Post

巴刻教授到港主講聖潔生活

26/03/2005 – 15 亞達月II 5765
  加拿大維珍神學院的巴刻教授再度蒞臨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