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漫谈︰传统节俗与信仰转化

吴宗文(播道会港福堂主任牧师)

中国传统节俗之形成,大概基于五个原因︰一是顺应大自然时序变化而产生节日之标记,如冬至及春节(立春)等;二是基于长年累月的刻板生活,人心理上需要有休憩的日子来作调节,例如现代社会的公众假期及周末;三是为纪念历史某人物或某事物,而设节日追忆之,如纪念介子推之寒食节及屈原之端午节;四是因着神话传说而形成某些节日,如牛郎织女相会之七巧节及嫦娥奔月之中秋节;五是因着神灵诞辰或其他信仰原故而有的宗教节日,如盂兰节及天后宝诞等。

节俗文化之结构分析
节俗作为文化现象之一种,是可以用文化结构之不同层面来作分析,现以年俗为例说明之。
第一,年俗之所以形成,是因为古代人类对一年时间有界限的感觉,结合著农业社会活动节奏与自然季节更迭形态,于是便有所谓“春耕夏种、秋收冬藏”之说法。如此,四时就成为一年的韵律与转变。基于上述原因,过年是“约”(共同遵守)定成“俗”(变为传统),再以假期形式被制度化,变成社会人士所庆祝的节日。有些节日并未以假期形式被制度化,便只能以松散(diffused)的方式延续下去,或是慢慢淡化,最终失去了其存在之价值及影响力。被制度化之节日,虽然被强化,但有时因着时代变迁,这些节日也会面临被淘汰之可能性。因为在新处境中,旧节日作为旧社会中共守之象征,也酗ㄞ A能发挥其作为象征之影响力。然而无论有否被制度化,节日之内容及涵义,是会因时易世移,而经历不同的转化阶段。中国的寒食节和西方的万圣节便是例子。
第二,新年是可从文化的理念层次来透视其节俗现象。任何节俗均环绕着一个或多个重要理念而形成及发展。例如新年的理念是“送旧迎新”,以此观念,可作为一把文化诠释的钥匙,来解释新年节俗这个错综复杂的文化现象。送“旧”代表将过去的时间、生活及行为除去,因为“旧”是有不如意及不洁净的意味;而迎“新”则表示 望、机会及时间的延续和更新。
第三,我们也可从文化的风习层面来分析年俗。春节期间表现于一般人的行为模式,是与上述“送旧迎新”观念有密切关系。例如以“谢灶”、“大扫除”、“卖懒”等行为来表示送旧;而以“办年货”、“行年宵”、“团年”、“拜年”及“迎神”等活动来作迎新。但这类传统过年的社会行为在香港亦逐渐改变,例如︰文教工作者与其新年几天假期(劳工阶层更有十多天)呆在家中纳闷,不如避开繁文缛节,借此远游,争取休息并出外“避年”。
第四,是从文化的器物层次来作分析。这层次主要表现于年俗所引带出的物质或消费表现。过年时所吃的、所穿的、所用的均属器物层次文化;如糕饼油器、糖果全盒、生果瓜子、炮仗烟花、门联挥春、压岁利是、新衫新鞋及桃花柑桔等。这些物品背后都有着其文化上的象征意义。好像吃莲子表示“年生贵子”,“煎堆碌碌”则是“金银满屋”。将各种器物名称之谐音或形状之象征,转变成为带有祝福意味之押韵偶句,这便是所谓吉祥的意头了。

年俗与信仰之关联
年俗作为节俗的一种,如何能与基督教的信仰拉上关系呢?我们可以从上述几个层次的讨论,进一步来作蟑z。从理念层次上来看,年俗背后之理念,是可以作为基督教信仰的盛载工具。例如针对过年的“送旧迎新”观念,我们可引用使徒保罗提出救恩历史里的时序感来作对应。如圣经说︰“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林后5:17);并说︰“不要彼此说谎;因你们已经脱去并人和旧人的行为,穿上了新人。这新人在知识上渐渐更新,正如造他主的形像。”(西3:9-10)等。
于是年俗与信仰的交汇点便重叠于救恩的“新”︰即新人新事而至新天新地,是永恒的“新”。这有别于传统新年的“新”,正如俗语谓︰“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但那是一种周而复始、循环不息的自然时序 — 新会变旧,旧会转新。但在信仰的转化下,农历新年便成为指向永恒之“新”的标记了。
至于年俗在社会风习层面上转化的例子︰首先,可对应农历正月初一民间信仰上“头柱香”观念,以举行新春感恩崇拜来取代之。崇拜可以办得传统一些,例如加插中国舞蹈助庆及张展春联道贺等形式。其次,初三俗称“赤口”,不宜拜年,大部分人会留在家中,是故教会不妨组织团拜,互相探访;甚至举办培灵布道会,让不去拜年的亲朋加到教会聆听道理。
至于器物层次上的转化,教会可于新春崇拜后派红封包,作为赴会者的恩物(像圣诞派礼物一样)。因为老一辈的人相信从神职人员所获取的礼物(如利是),是神赐下祝福之具体表达。红封包可用基督教联会印有“福”字子经文之利是封,内放一块金币型朱古力(象征金“财富”与甜“幸福”之意),然后再放上圣经会的福字金句咭一张。另外,也可将一些过年的传统祝福说话,加入属灵含意,变作易记易说的“顺口溜”。而挥春及春联则可以引用圣经金句撰写,甚至设计一些带有属灵含意的新春礼品,令新年更富基督教色彩。

结语
香港是一个中西习俗共处的地方,两者的交融及互相转化,有时是自然而然的,但有时是可以刻意去促成其改变。就以教会或基督教机构为例,当编定全年行事历时,最适宜以基督教节期配合中国传统节期的节奏,这样便更能符合中国人一年间心灵起伏的状况(例如︰春节是庆祝一年的新开始,端午节则庆祝夏天的来临)。中国的传统节俗各有重点,教会也当尝试找出对应的福音信息,筹办与传统节期相关的活动。适当的配合,必须带出良好的效果,让慕道者明白基督信仰不单不反传统,而且能更适切地承载传统。所以在安排教会行事历时,当考虑教会活动如何与社会节期庆祝活动相配合,免得信徒与未信家人团聚上出现时间之冲突。

(节录自︰《传统与信仰续篇》,卓越使团,页90-94)

admin

发布留言

发布留言必须填写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公开。 必填字段标示为 *

Next Post

新年的意义

05/02/2005 – 26 细罢特月 5765
吴宗文(播道会港福堂主任牧师) 农历新年或春节,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