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七月節座談會

 

王武聰牧師︰西洋的萬聖鬼節,從怕鬼的祭儀演變至今成了嚇鬼、互相戲弄、遊行歡樂的兒童節。而台灣每年一到七月鬼節,卻出現怕鬼相纏、諸事不宜、敬而遠之的心態。其原因何在?乃在西洋人普信基督宗教,認為耶穌的權柄勝於陰間之故。西洋的民俗文化可以聖化,台灣鬼月迷信習俗經由基督教福音的介入,其聖化是可以預期的。因為基督徒不拜神明,更不拜鬼魂,不受「好兄弟」的攪擾,也不怕「好兄弟」,因為我們所拜的神乃是萬王之王、萬主之主。
當我們敬拜獨一真神,接受耶穌為生命的主,就成為上帝寶貝的兒女, 保守我們平安,更賜我們權柄來斥責邪靈,趕逐惡鬼。「收驚」是教會的專利,當善用這上帝所賦予的權柄。
廖昆田牧師︰七月鬼節的重頭戲中元節,旨在普渡眾生,這和基督耶穌出生救世的旨意不謀而合,前者出於懼怕敬而遠之,後者是白白授予的恩典。因此教會正可藉此在中元節時倡導「不免驚有平安」的福音訊息。
劉南芳老師︰在台灣西海岸、以及許多鄉鎮地區,民間宗教興盛、家族約束力極大,這些地方都稱為傳福音的硬土,民間宗教信仰和文化緊密的結合使他們難以改變傳統的觀念。我們這一代的基督徒應該努力找到福音與文化的接觸點,或是向王牧師所說︰傳福音要找文化的「切入點」,用百姓聽得懂的話講給他們聽,進入他們的思維邏輯,他們就容易接受。
王武聰牧師︰像是九二一大地震,教會在災區設「收驚」的攤位,以及王牧師現在在教會掛起「收驚」的牌子,都受到民眾熱烈的迴響,因為現代人心中真的沒有平安,他們需要安慰、需要有人關心他們,我們用「收驚」的方式為他們禱告、讓上帝的愛臨到他們,釋放他們的恐懼,他們很容易就接受了。
廖昆田牧師︰再舉個例子,像民間參加喪事都覺得不吉利,我們在舉行追思禮拜之後,用黃色的紙寫下聖經的經文讓他們代回去,他們心中就得到了安慰,覺得拿著很有平安,又能認識聖經,這不是一舉兩得嗎?
劉南芳老師︰所以我們應該聯合起來,下次搭台演福音歌仔戲的時候,要在台下瞻@個「收驚」的攤子,再設一個桌子供應「經文」服務鄉親,這樣觀眾就能多多聽到福音,並且讓我們替他們禱告。

民俗活動也可以福音化
劉南芳老師︰基督教在台灣一直無法廣傳,福音無法本土化是最大的阻力。以歌仔戲為例,台灣人認為歌仔戲等於民俗信仰,因此唯有把民間宗教與民俗從混淆中釐清,將台灣人的民俗文化觀從這種刻板的印象中抽離,且以基督教的福音入替,原本的忠孝節義、或是因果輪迴這些宿命思想,我們可以改變、傳達「彼此相愛」、「彼此饒恕」…等等聖經的教訓,讓觀眾在潛移默化中認識另一種思維模式、換一種方式來對待生活,福音就很自然的進入他們心中。
廖昆田牧師︰民俗活動其終極目的為「對人的尊重」,中元節當天下午三點全台灣進入千萬人祭祀的高潮,教會不能再冷漠坐視,而應積極採取行動,全台如能串聯舉辦行走祈禱或者為枉死者舉辦基督教式的「平安禮拜」,藉基督教本土化的儀式告慰這些心生懼怕的遺族。並鼓勵會友家庭舉辦「愛宴」邀請非信徒一起「吃平安」。屨 i以分發上書「聖經節」的黃色紙條,以取代民間信仰要「符仔」保平安的習俗。這也是基督徒表明文化立場的好機會。
王武聰牧師︰忠孝路教會大剌剌豎起收驚祈禱的招牌,且大受歡迎,甚至爭相走告,證明本土化並不是我們想像中那麼難。為福音本土化,教會與其在十二月過聖誕節報平安,到不如在七月鬼節配合台灣民俗活動切入福音,將「上帝愛萬人得救,不愛一人沈淪」,提前報耶穌也可以「普渡眾生」的佳音。

admi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Next Post

教會轉型贏得基層

28/08/2004 – 11 以祿月 5764
華福會成立廿八年以來,第二屆世界華人基層福音會議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