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歷史看聖經

 

唐朝有位諫議大夫魏徵,相當監察委員,是位有膽識、敢於直指當時太宗皇帝錯誤的大臣,太宗既尊重又懼怕。因有忠臣和願意聽意見的皇帝,唐朝才有在歷史上留下美名的貞觀之治。在魏徵<諫太宗十思疏>中,有「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意思是,如果要樹長得又大又高,就要穩固樹根;水要流暢長遠,就要挖深泉源、疏通河道;要想國家長安久治、百姓安和樂利,就要積德行善。
這些話令我從心裡佩服老祖先的智慧,1500多年前,對大自然的智識及科學技能上絕對比不上現代,但魏徵早巳把防止土石流、山崩地陷、減少自然災害、百姓過好日子的方法指了出來。只可惜許多地區沒有注意這些教訓,以致在風災水災地震後,弄得土地滿目瘡痍、百姓家園破碎、生命財產受到損害。到了這個地步,為了救災才出各種對策──維護水土、整治災區、遷村、移民、環境戒嚴、學習日本關東地震的經驗、推動局部封山四十年、盡量避免山林觀光旅遊,讓大地好好休養生息。
恢復寶島美名,燃眉之急是發動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但據報載七二水災,企業界捐款並不十分踴躍,一般捐獻也不如四年前的九二一震災,什麼原因值得思考。
愛護地土、以身作則
聖經怎麼說呢?起初神創造了天地萬物,才照自己形像造男造女,神就賜福給他們,又對他們說︰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治理」這地,也要「管理」海裡的魚,空中的飛鳥和地上各樣行動的活物(創一26~28)。治理這地,管理各樣活物是神賜給人類的特權和智慧,不但激勵西方自然科學發達,也提醒人類應該本神所賜的智慧好好管理賴以生存、活命的大地,而不是隨自己喜好利用這塊大地。
非常奇妙的是,神並沒有把氣象、晝夜、寒璁節令,也就是屬天空的管理權賜給人。主耶穌說︰「風隨著意思吹,你聽見風的響聲,卻不曉得從哪裡來、往哪裡去。」(約三︰8)每次颱風來襲都是這樣,科技可以測得出它的威力和方向,但是沒有能力掌控它的威力和方向;地震也是一樣。因此人類所能作的,是好好治理愛護這地、管理活物,謙卑的靠天吃飯吧!
當然神也能用大自然威力顯明 的公義和榮耀,像挪亞時代的洪水(創六1~12)滅世,是地上滿了強暴、人們思想盡都是惡,神就用洪水滅了那個時代,何嘗不是現代的警惕呢?摩西時代,神就曉諭 的百姓,要守安息年,也就是不可耕種田地(利廿五2),讓土地得到充分休息,恢復生機。當以色列人違背神的律例,神也會藉仇敵的手,把他們擄去,使地荒涼得以安息(耶廿五11;代下卅六21)。如果百姓守神的誡命,那地有雨水滋潤……耶和華你神的眼目時常看顧那地……(申十一12)。自然是流奶與蜜了。
大衛王為耶和華建殿,這項工作由他兒子所羅門完成,但大衛為神的殿盡力預備金子……等材料之外,又將自己積蓄的金銀獻上,並且號召人樂意將自己獻上,因為這種以身作則的奉獻,於是眾族長……各支派的首領、千夫長、百夫長,並監管王土的官長,都樂意獻上,百姓就歡喜(代上廿九1~9)。此外,猶大王希西家(代下卅一3)、約西亞(代下卅五7)要百姓守逾越節獻祭,同樣從自己產業中定出份來為燔祭。
這些君王在百姓面前,以身作則,作了美好示範,引伸出來,當百姓遭受災難時,不只是慨歎別人捐獻不夠踴躍。是不是能像聖經上這三位賢明君王,自己先奉獻,顯出人溺己溺的愛心,亦如魏徵所說「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

admi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Next Post

「2004國際領袖家庭營」 圓滿結束

31/07/2004 – 13 埃波月 5764
      由台灣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