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風萬雨.擋不住主的愛

 
 
 

「七二水災」發生的第二天,清晨八時,何志文匆匆趕往霧峰鄉公所,他大力地拍開了鄉公所大門,裡面的職員都很訝異為何「這麼早就有人來?」待何志文說明來此的原委後(原來,在七二水災的第一時間他巳搶先到達一些地區關心災情,用數位相機拍下受災現況,並記錄下所需的物資),取得受災居民第一手資訊,提供給鄉公所,並隨即聯絡「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要求支援緊急物資。霧峰居民因被大水侵襲,以致沒水沒電,水淹至一公尺,居民家中各物破壞淨盡,加上道路被淹沒至肩膀高度,居民無法出入、也無糧可吃。
救助協會在接獲通報後,很快的動員1919救災機制──載運飲水、泡麵及其他物資至霧峰災區,發放給居民。隨後何志文緊急商請店家做便當,動員教會中僅有的十多位會友,在當天晚上發送了五百個便當給五福村民,並與村長清點需打掃家庭戶數,購置清掃用具,忙碌到晚上八時。何志文一回到教會,就與同工們一起禱告並分享救災心得。
救災主日
何志文是霧峰一所小教會,「浸宣和睦中心」的傳道人,會友有十多人(大部份為九二一地震時的受助者),眼見災害愈演愈烈,心中感到一陣陣的痛楚。七月四日主日崇拜聚會時,何志文掙扎了很久︰「究竟是崇拜重要還是救災重要?」上帝回應了他,他向會友問了一個很特別的問題︰「你想這時候耶穌會選擇留在會堂,還是出去救災?」會友一致選擇出去救災,何志文旋即宣佈當天改為 「救災主日」!
除了幼童外,「和睦中心」十多位會友志工全體出動。很多會友本身就是淹水的受害者,但此時他們不顧自己,先幫忙救災。會友迅速打掃水災現場後,成果是堆積如山的殘餘物;再來是訪視弱勢及獨居老人,清理他們被黃土、石塊淹沒的客廳、房間,發送便當。看到會友揮汗且無私的付出,何志文心裡想著︰「就是這樣,耶穌的愛,就是要這樣有行動的愛!無私的愛!」會友生命與信心的增進,每一位會友彷彿都成了站在講台上分享生命之道的「傳道人」。
救災後的某一天,何志文傳道有機會探訪當地的鄰長,鄰長很感動的對他說︰「你們做的很好,我想加入你們基督教。」也有居民對他說︰「這次救災,你們跑得比慈濟還快!」何志文得到很大安慰,但他同時思考著︰「教會需要悔改,教會與信從徒參與救災行動還太少,教會應該讓高牆倒下,讓信徒走出去,化愛心為行動,正因為基督徒是一群被呼召捨己的人。」
參與霧峰的救災行動,許多受災民眾感受到的是基督徒的愛心,對福音的心也相對地柔軟起來。過去,要邀請人進教會來聽福音,或者去逐家拜訪福音布道時,總是很難進入人的家,也令人受挫;但當和民眾一起掃地、清理家園、搬運東倒西歪的物品時,那份友誼的關係就自然地建立起來了;可以一起坐在地上吃著便當、一起談談對生命無常的看法,實在是一份無法取代的福音好契機
建立防範未然的救災機制
何志文認為,救助協會夏忠堅牧師一直提倡的「有備無患」主動救災觀念,非常正確和重要,因為唯有在教會領袖心中建立一種防災、救災的觀念,可以在平常的日子就提早準備,等災害來時,才有真正能力作最好的因應,並能成為災民第一線的支援與幫助。否則,災難一來,各教會各自前往救災,物資及人力將會面臨重覆與嚴重浪費,失去了幼纂C
以「和睦中心」來說,早已防範於未然,平時教會的倉庫中早已備有雨衣、雨鞋、布條、背心、繩索、帳蓬等物,一遇災害,中心即可馬上動員成為「臨時聯絡救災中心」。較少災害地區如台北等地區的教會,平時一定要有救災觀念,如此遇到天然災害發生時,才能自救救人。
誠如一位具有多次救災經驗的牧長所言︰「災難只是換名字,換地點,換個時間來而已,從來沒有消失。」從九二一至今,納莉、桃芝、象神颱風的相繼來襲,在多次的天然災害之後,雖然受災地區不同、損傷度也不一,但基督教會在對災害的預防上、觀念上是否有真正的進步了?災害一來,什麼是最重要的救災步驟?如何危機處理?第一時間要準備的是什麼?如何動員?這一些都值得思考及預備。
日前何志文傳道募款了數萬元,為「和睦中心」買了第一部的二手福音車,以作載運物資及救災之用,餘款尚有十多萬要按月攤還;以會友二十人,月奉獻相當有限的教會而言,這需要很大的信心。但何志文深信,「對救災而言,這是值得的,教會的會友信心被考驗、大家一起經歷,也將會變得對神更有信心!」
真正的進步?災害一來,什麼是最重要的救災步驟?如何危機處理?第一時間要準備的是什麼?如何動員?這一些都值得思考及預備。
日前何志文傳道募款了數萬元,為「和睦中心」買了第一部的二手福音車,以作載運物資及救災之用,餘款尚有十多萬要按月攤還;以會友二十人,月奉獻相當有限的教會而言,這需要很大的信心。但何志文深信,「對救災而言,這是值得的,教會的會友信心被考驗、大家一起經歷,也將會變得對神更有信心!」
文字、圖片提供/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成器、為奇撰寫。

面對受創嚴重的家園,人的心深切感受大自然的威力。
協助救災,可讓災民感受主的愛
你付出一點點關懷,帶來他們生命中更多的溫暖。

救災時,如何動起來?
1. 即時去收集資訊,有關災區的情形。例如︰帶數位相機拍照、將災民的需要列單記錄,如︰飲水、衣物、米糧、瓦斯、嬰兒奶粉等。
2. 即時把災情、資訊回報給有關單位,例如︰把單子上的需要傳給鄉公所、救助協會。(列單上可註明地點、連絡人)
3. 即時參與救災。例如︰災害來的前三天可以送嚏B送飲水為主。

*有興趣參與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1919急難救助訓練」的教會,可電洽︰02-2776-9995分機140,曹聖和主任。

admi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Next Post

「2004國際領袖家庭營」 圓滿結束

31/07/2004 – 13 埃波月 5764
      由台灣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