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布道︰新人類、新夢想

禧福協會青少年事工統籌 劉穎

敢於發夢是「X一代」的特徵,我們相信每位年青人都有夢想,問題在於︰我們有沒有聆聽他們的心底夢,讓夢境成真?若我們能聆聽、燃點X一代的心中夢,讓這些夢不單成為自我實踐的夢,亦成為實踐天國的夢,那就更美。

根據耶魯大學心理學家Dr. J.Levinson的長期研究,認為人的年輕時期,由十七歲到三十三歲,無論在任何文化地區長大,都不斷追求四個大夢(Dream),這四個大夢的形成與實踐,決定他將來成為怎麼樣的人。而這四個大夢的追尋,亦可以回應X一代的困局。這四個大夢的假設是每個人都尋求人生理想和意義,這是人之所以為人的尊貴。X一代中亦有很多曾有理想的,可惜在理想迷失後才無奈過著漫無目標的生活。就讓我們進入X一代的夢中,與他們一起努力把夢想成真。

夢想成真四大夢

1. 尋求人生理想/價值
瞭解自己的人生理想/價值是甚麼,就知道該如何投資生命與時間,及在社會中該扮演甚麼角色,否則只會隨波逐流。許多X一代一進入成人世界,就被枷進俗世的名、利、權的大染缸中,只有工具價值(Instrument al Value),而沒有人生的終極價值(Ultimate Value)。
「非洲之父」史懷哲博士在年輕時期對服務人群,尊重生命仍不清楚其重要,直到三十歲才有所領悟,決定放棄令人尊重、羨慕的教授工作,他清楚表明這些俗世看為的成就到三十歲要結束,最後要以服務人群,為別人而努力,他毅然決定去非洲,用醫療與宣教作為他的人生理想/價值。經過七年的醫學訓練,終於在卅八歲坐船到非洲,實踐他的理想,從中找到人生的終極意義。
X一代若能愈早尋找到一個具終極價值的人生藍圖,就不會經常陷入迷茫中,反而愈能發揮他的潛能,不斷的地追求真、善、美,而非名、利、權。

2. 尋求終身事業

現今香港上班一族的X一代,多是打工奴隸,工作(Job)但求能滿足基本生活或少酗 z需要,否則便 工跳槽另謀高就。可惜很多X一代就在 工跳槽中浮浮沈沈,虛度歲月仍未能尋到終身事業。
尋找一個可以委身、獻身的事業並不容易,必經過尋覓、嘗試、扎掙的過程,其中最重要的是一份召命感(Calling)。其實這種「事業」可以解釋為召命(vocation),它足以令人超越眼前的工作或職業,帶來心靈的滿足。
近年見到很多年輕基督徒領受召命,放棄原有職業加入宣教的事業,有些則帶取身份或以其專業從事宣教事業。無論以何種方式,他們都是在其中尋求自己的終身事業,並同時開拓天國事業,讓神的心意滿足,又讓自己的心靈滿足,這就真是最好不過而兩全其美的終身事業。

3. 尋求愛與被愛

X一代在支離破碎的家庭、在冷淡無情的社會中成長,很少經歷愛與被愛,卻經歷無數傷與被傷,以致心底渴求去愛,但又不懂得何謂真正的愛,不曉得如何與人建立正常的親密關係。
根據《青少年公民意識和道德價值研究》報告顯示,發現過去二十年青少年均極為重視友誼和家庭,極之渴望在友誼和家庭中經歷到愛與被愛。很多研究亦引證了若年青人在有信任、支持、關懷、互愛的家庭和社群中成長,他便更能有力量去面對逆境,因為他感受到有人為他而活,他也願意為別人而活(Someone to live for)。
這種愛與被愛的渴求並不單指男女之間的戀愛,而是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世界的建立。惟有經歷過愛與被愛的人,他才會深被愛的力量去關懷別人,最終能跳出自我中心的桎梏,遺愛人間。我們應如何在家庭、學校、教會、團契締造一種愛與被愛的關係和氣氛,足以讓X一代經驗得到?

4. 尋求良師益友

這是一個缺乏導師(Mentor)與父親(Father)的年代,很多X一代渴求良師或父親的指引,但兩者都難找到。
這也是一個缺乏良友(Friendship)與模範(Model)的年代,X一代不乏網友(Virtue friend)和偶像(Idol),但兩者均可望不可即。
尋求人生理想/價值、終身事業、愛與被愛的歷程,並不是在書本或電腦互聯網中尋見,而是在有血有肉、有情有愛的良師益友身邊找著。因為我們仍然相信,生命影響生命,生活感染生活的真理。
讓X一代在實際生活中接觸到良師益友並不容易,這是可遇不可求的。我們的挑戰,就是能否在X一代中與他們亦師亦友,敢於做他們的良師,敢於為他們建立益友,而不是把此挑戰轉嫁別人。讓我們成為雲彩般的見證,令X一代願意傚法,追隨良師摯友,走上終身事主,愛的征途,因身邊仍然有你!

新人類、新挑戰

我們認定牧養廿一世紀新人類,與他們共渡時艱,共尋夢想是極具挑戰的工作。我們仍然相信X一代是有理想、有夢想的︰X一代是可信任、可被塑的。只要我們願意進入X一代的內心世界,聆聽他們心底夢,瞭解和接納他們的限制,欣賞和鼓勵他們的創意。
我們可以從X一代的需要為接觸點,與他們一起燃夢、尋夢、圓夢,從個人的夢伸展到天國的夢,從短線的體驗到長期的委身。這正是青少年工作者的夢︰看見新一代的接捧人,承接青少年工作的下一里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是同路人,也是同夢人。當他們在這條路上尋求到人生理想、終身事業、愛與被愛、良師益友,必然會繼續上路,薪火相傳,開拓廿一世紀的青少年事工新局面。

admi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Next Post

洶包{春

24/07/2004 – 6 埃波月 5764
  劉有才 心理學和輔導只是處理人魂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