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受難曲》

 
 
 
 

黃濠光

以三千萬美元製作的電影《受難曲》,原名是The Passion of the Christ,是由米路吉遜執導,被《時代》週刊形容為「描寫得最血肉橫飛的故事」。

《受難曲》是演繹,不是複述
據說《受難曲》是忠於聖經記載,把耶穌最後12小時的受苦情境描述出來。看完之後,發覺有些情節是聖經沒有的,卻是可以接受。這些加進去的東西,有些如畫家神來之筆,有些可圈可點,本文嘗試討論一下。電影是一件視覺藝術作品,而聖經是一本文字記錄,我們不能期待電影是聖經的翻版。因此觀賞電影,要明白導演身為作者,他要透過鏡頭、對白、圖像符號、背景音樂來告訴觀眾甚樂信息,怎樣演繹出來。電影的弁遄A是鏡頭代表觀眾的眼睛,由導演教大家去看他傳達的信息,不只是耶穌血淋淋的苦況,更是領略基督的passion,就是情、激情、熱愛,十字架的大愛。

魔鬼出現加了立體感
導演把魔鬼加進故事中,有了靈界的層次,使我們明白人如何「順服空中掌權者的首領,就是現今在悖逆之子心中運行的邪靈」(弗2:2)。導演這樣處理,是告訴觀眾魔鬼如何不動聲色地興風作浪,把人折磨。它趁耶穌在客西馬尼園極其傷痛時質疑 。邪靈也騷擾否認主的彼得和出賣主的猶大。當彼拉多在群眾面前審問耶穌時,魔鬼在祭司長和百姓中間,他們就喊著除掉耶穌,釘 十字架。但當它以為成弗滬C穌,卻不知耶穌一死等於把它擊敗,導演鮮明地用一個高空俯視鏡頭,配以音響效果,突顯出它那不能逆轉的挫敗。

聖經記載猶大出去吊死了,但在導演藝術加工之下,觀眾看見他被鬼孩纏擾,之後是蛆蟲腐蝕動物屍體,導演借此來說明死亡的靈驅使他自殺,而他的下場是地獄,因那裡的蟲是不死的。這樣交待猶大的下場,很有氣氛。

會激起「反猶主義」嗎?
有人擔心《受難曲》會激起反猶主義,仇視猶太人。電影描寫祭司和百姓用不義的手段除掉耶穌,是如實忠於聖經,並沒有半點誇張。觀眾要留意導演所加插的一些回顧片段,是包括彼此相愛的命令。當耶穌在十字架上禱告,求父赦免那些害 的人,鏡頭裡看見有一個人告訴祭司,說耶穌為他們禱告,祭司錯愕地不以為然。所以導演的信息不但沒有反猶意圖,更是突出彼此相愛和饒恕,若這樣會引起反猶浪潮,就是魔鬼在顛倒黑白,嫁禍給這齣電影。

母親馬利亞過於常人的鎮定
聖經記載耶穌的母親馬利亞在整個受苦過程中,筆劃不多,但在電影中卻是主線之一。導演一面追嵐耶穌受苦過程,一面平行地交待馬利亞由始至終的反應,以及藉回憶鏡頭襯托出母子之情。許多動作,包括她拿布抹去耶穌留在地上的血,都是調了她的母性,但她卻出奇地鎮靜,大概她知道耶穌為拯救世人,受苦是必須的。但整個過程她只滴下幾粒盔],相對於周圍的婦女為耶穌號啕痛哭,對比是過份誇張,恐有把她神化之嫌,大概因為米路吉遜是天主教徒吧。

大特寫鏡頭的移情作用
在鏡頭運用方面,導演用了許多大特寫近鏡鏡頭,讓觀眾好像照鏡看自己一樣,來仔細看見耶穌已駙變形的面孔,並且鏡頭停留片刻,提供足夠時間來使觀眾移情。也像拿著放大鏡,看見粗釘貫穿手心和木頭,而血順勢沿著釘尖下滴。再加上表達痛苦的呼喊聲音,以及詳細交待釘十字架的每一個細節,將痛楚凝聚在觀眾心中。

導演夫子自道
如此血腥的過程看似誇張,卻是合乎歷史事實,只是聖經沒有這樣仔細描繪,因為無此必要。米路吉遜是故意渲染暴力嗎?其實他以拍攝記錄片的手法來說故事,是耶穌的故事,也是他的故事。原來米路吉遜年青時在澳洲工作,有一晚遭到五個流氓行劫,用靴踢和用棍毆,把他打到破相。眼窩砸破了,頭和手腳的骨爆裂了,鼻樑斷了,牙齒全都脫落,頜骨鬆開了。由於面目全非,警察以為他已死亡,在送往殮房途中發現有吸氣的聲音,才把他轉送往急症室。長話短說,米路吉遜出院後,由於不似人形,難以找到工作。後來他信主了,獲神父鼓勵和介紹整容師,以致他能恢復過來。他能夠過正常人生活,有今天的成就,都是神的恩典,因此他心存感恩,製作了這出《受難曲》。

受驚的正面效用
基督受苦的血腥暴力在歷史上沒有停止過。教會受逼迫等於基督在受苦。在君士坦丁時代召開尼西亞會議之時,與會的代表有不少傷殘人士,都是羅馬政府虐待信徒所致。曾經聽過家庭教會肢體的分享,基督徒因信仰被捕,未審前先遭痛打,打到殘缺內傷,甚至死亡。《受難曲》的暴力會令觀眾受驚,但我們更要受驚於基督的passion,不作反擊,反醫好向 施暴之人的耳朵,饒恕敵對 的人。讓這份受驚,促使我們關懷受逼迫的肢體,感同身受,為他們禱告。

admi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Next Post

第十屆聖經朗誦節完滿結束

27/03/2004 – 5 尼散月 5764
      &nb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