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在今Teen 教會機構職場合力 讓下一代真正脫貧

「扶貧研討會2018」於11月22日,由教會關懷貧窮網絡假聖安德烈堂舉行,今年大會主題是「希望在今Teen」,有近400位教牧、機構同工、基督徒商人和有志服侍基層的信徒出席。主辦單位 期望透過座談會、工作坊及展示會,聚焦兒童及青少年貧窮問題,共同謀求下一步行動,幫助下一代重拾志氣,找到人生方向。

年青人貧窮問題嚴重

.葉兆輝教授

香港大學社工系講座教授葉兆輝向與會者分析政府的《2017年香港貧窮情況報告》。「香港有137萬貧窮人口,即每5個人就有1個人活在貧窮中。」葉指出整體貧窮情況近年有改善,但兒童貧窮率仍然高達23%,主要原因有四方面:離婚率上升;新移民中六成是青少年;少數族裔收入不穩定;低收入家庭結構性貧窮。葉表示近年經濟發展未能使市民受惠,2001-2011 年間薪金按通帳調整後不升反跌,造成許多年青人不滿和絕望。葉向作老闆的發出呼籲:「大家招聘年青人時不要壓價,應慷慨一點,給予一個合理的薪水。」他又從地圖分佈發現青少年自殺的風險與貧窮有相關性:北區有6名青年在四個月內相繼自殺,他們的共通點都是只有中學畢業,沒有工作,欠缺家庭支持。葉建議教會植堂時可針對貧窮人所在的區域,在社區保護青少年,給他們介紹工作,助他們面對逆境。

以真理服事年青人

.蔡元雲醫生

教會關懷貧窮網絡副主席蔡元雲醫生在信息分享中指出,要以耶穌話語中的亮光,幫助青年向上流動。耶穌的使命宣言中(路 4:18-19),對如何服事貧窮人有不同的定義:「耶穌說要傳福音給貧窮的人,不單是提供財務資助,他們更需要聽到福音。很多年青人以為教會只關心天堂,但耶穌很關心我們在地上的生活。」耶穌又說要醫治傷心的人,調查顯示香港56% 的中學生有抑鬱徵狀,更有學童自殺,許多家庭都需要得醫治。蔡亦了解香港的年青人看不見未來的盼望,只看到黑暗和絕望,但他認為「瞎眼可以看見」:「我們要用耶穌的愛去服事他們,回應他們全人的需要。」同時,教育制度令學生追求卓越卻沒有靈魂,被困在家或在學校,耶穌叫被擄的得釋放,教育制度有必要改革,叫受壓制的得自由。蔡建議,既然每個區域都有貧窮人,教會應該與前線機構合作,以行動幫助他們。耶穌作了「向下流動」典範,他不是以高姿態去指出人貧窮,而是與貧窮人同行,作他們的朋友,謙卑地分享生命和愛。

蔡元雲特別談到基督徒踴躍參加政府政策中的「三年制友師計劃」,一萬五千名友師當中,七成是基督徒,令政府相當驚訝。友師幫助青少年追夢,關心他們的家庭,是很全面的關顧。蔡認為,友師關係要在監督之下,以保護友師和青少年。計劃讓參加者有機會進行職業探索、體驗和認定,長期陪伴青少年成長並向上流動。不少參加者透過友師加入教會,認識耶穌。

要長遠改變貧窮,蔡元雲認為可朝向個人、系統及結構性三個方向邁進。個人方面,商界及民間要擺上自己的力量。系統方面,家庭、學校、前線機構、商界及教會多方面要互相配合。蔡說:「政府很留意我們的聲音,只要有成果為證,就可影響政府扶貧及青年政策。」結構性方面,香港要走出過去的成功,走出只有四大產業的困局。

慎防貧窮陷阱

.余德淳博士

EQ研究訓練顧問余德淳博士認為協助年青人脫貧,要小心誤墮3種另類貧窮陷阱。首先是社會價值貧窮:年青人投入重複性又沒有前景的工作,只是一種沒有意義的生活。基督徒老闆要提供有社會價值的工作。其次是親情價值貧窮。余曾到木屋區探訪一個家庭,父親剛出獄回家,一家人吃飯快樂又團結。晚飯後,他卻收到另一個大學畢業生致電哭訴,她害怕結婚後收入不足以供樓。兩邊的對比給他很深的反思:「我們不要擁有居所卻沒有親情,家庭和親情才是我們所要的。」第三是個人貧窮,俗語說人窮志短,余認為只要找出年青人的志氣和方向,他們就會做得好,有力量走向豐富。

研討會中段設有七個工作坊,邀請多間教會或機構分享服事基層的孩童、中學生、大專生、職場及社區等不同年齡層及需要的經驗。研討會最後環節是展示會,有三十多個機構或單位介紹事工、尋求合作,造就基層人士。教會關懷貧窮網絡在新聞稿中表示,盼望與會者「以此為起點,積極聯絡研討會中認識、有同樣心志的夥伴,一同計劃、開展及擴大事工規模和成效,祝福更多有需要的青少年。」

.研討會設有多個工作坊

(記者林暐皓報導)

admi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Next Post

國度1分鐘(66) – 光明節/修殿節 Hanukkah

09/12/2018 – 1 提別月 5779
光明節 獻上自己,成為明光 修殿節/光明節(H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