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度观点] 教会扶贫使命应有思想改革

香港的贫穷问题已讨论多时,学者和社会提出的解决方法包括:改善福利及退休保障政策,遏止楼价大幅上升,增加基层就业计划等等,而教会对贫穷问题的介入,最为普遍的方式是慈惠服务。教会向来有“施比受更为有福”的精神,而且有庞大的中产阶层,动员力也高,较为有优势发展慈惠服务。但根据教内关怀贫穷的团体的经验,向信徒募捐其实不易,无论是教会或个人家庭都有财务压力,当自身的需要凌驾于别人的需要之上,“施比受更为有福”就只会是崇高的理念。扶贫的挑战正正就是思想的挑战。

解决贫穷主要有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解决物质和肉身的需要,例如粮食支援、灾后重建、医疗服务等,相比另外两个层面,满足外在需要最容易入手和处理,有时候也是最紧急的。

第二个层面是社会制度的改变,这是现今社会讨论得沸腾的议题。当贫穷被制度化时,若不改变制度,贫穷问题只会一直存在。但改变社会制度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社会讨论,涉及众多持分者,各有不同观点,而且任何制度上的改变都会对整个社会有深远的影响,所以是漫长的过程。教会对社会制度有不同的见解,并不容易有共识及共同的行动。

第三个层面是思想的改变,这是较为容易忽略,却是个人和社会的贫穷问题的关键因素。贫穷有外在的因素,但也有个人的因素,无论是外在或个人内在,都是与人的思想有关的。有教会称之为“贫穷的灵”,是以“贫穷心态”彰显,也可理解为“贫穷思维”,有此思维的人在外在可能不像贫穷人,但内心却认为自己太贫穷,以致不甘心奉献,也不乐意施舍助人,内心充满焦虑、不安全感,因不知足而愁烦,实际上已陷入贫穷的诅咒。

圣经从旧约到新约都有慈惠的教导,这是信徒的责任,但圣经也有处理贫穷思维的教导,“施比受更为有福”,“凡事感恩”,“知足就有喜乐”,有数之不尽的教导是消除贫穷思维的良药。事实上,教会在讲台上向来都有这些信息,但仅作为牧养信徒的灵粮,而少有向社会宣扬这是革新社会的精神。不忽略人的物质和肉身需要,不否定制度化贫穷问题,但也不要轻看心灵的富足正是基督信仰可以为世界带来的最强大资源。

admin

发布留言

发布留言必须填写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公开。 必填字段标示为 *

Next Post

耶稣呼召教会服侍贫穷人

22/10/2017 – 2 玛西班月 5778
香港一直有基督教机构在社会上参与扶贫工作,但教会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