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度觀點] 使徒運動與地方堂會的關係

「錫安榮耀國際事工」負責人恰克.皮爾斯(Chuck Pierce)近年在世界各地除教導猶太根源的恢復外,更積極推動使徒運動,最近他和團隊來香港主講特會,主題正是「使徒性教會興起」。如其他教內的復興運動一樣,使徒運動對教會的運作必會帶來重大改變,而這將加強地方堂會的繁殖功能。

根據皮爾斯和他的同工羅伯特‧海德勒(Robert Heidler)的觀點,使徒運動與猶太根源的恢復息息相關,因為在使徒行傳年代,初代教會就是以使徒中心的模式運作,教會的最高領袖是使徒,他們在耶路撒冷和主要外邦城市建立使徒中心,監督其範圍內的聚會點。當年的教會不像大部分的現代教會,並沒有一座教堂建築物,信耶穌的人以家庭聚集的方式崇拜和團契,而聚會點分佈在不同地區的信徒家裡,在使徒中心之下與其他聚會點形成緊密的教會網絡。海德勒引述初代教會教父的文獻指,當時教會經常有先知預言、醫治神蹟等聖靈恩賜的彰顯。

來到二十一世紀,教會大多數是在堂會聚會,又不是家庭教會,為什麼需要恢復使徒中心模式呢?海德勒提出一個實務考慮,就是恩賜互補。他們很早就宣講五重職事的恢復,即一家健康的教會必須有使徒、先知、牧師、教師和傳福音的,在這五種恩賜的交互運作下,才能完善地裝備門徒各盡其職,在世界建立神的國。雖然很多教會都接納五重職事,並決心推行,但當他們日後探訪這些教會時,發現很少能夠實行,原因是在一家中小型教會裡不容易有整全的五重職事團隊。所以海德勒認為,使徒中心可以補足地方堂會的恩賜缺欠,在從屬關係中發揮五重職事的功能。

在今年的兩次華人聚集期間,皮爾斯都預言到使徒運動在華人教會中的興起,以及華人教會的新模式,並認為將對世界帶來極大的影響力。在現今的時勢下,華人教會無法不變革,從舊日的植堂模式,轉向分散式的聚集,而這必須在緊密的網絡中互相連結,才能在五重職事架構下發揮完善的教會功能,在黑暗的時代成為明亮的燈台,見證那將要來臨的國度。

admi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Next Post

【Kingdom LIFE】不被「永久傷殘」限制 宣揚運動改變人生

24/09/2017 – 4 提斯利月 5778
缺乏運動對身體健康不利,是幾乎人人都知道的事實,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