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gdom LIFE】“宣子”成长路

宣教士子女,简称“宣子”,是一个很特别的群体,他们随父母到陌生的世界生活,成为第三文化孩子。他们是宣教运动的见证者,同时也只是一群面临文化及身份认同冲击的普通孩子。2016年,由香港差传事工联会出版的《未为人知的故事——亚洲宣子成长路》收集了17个宣子的故事,每个故事都道出了宣子在宣教工场遇到的困惑和挣扎,以及如何以独特的方式来回应神的呼召,同时承传属灵的产业。

宣子缺乏群体支持

本书的其中一位作者Sky Siu(萧加欣),随宣教士父母到西非加纳生活了15年,在美国完成第一个学位后返港工作,现时在香港一间为青少年提供预防和治疗滥药及酗酒的服务的本地机构工作。谈到神怎样给她负担去关心宣教士子女,加欣分享:“这与我个人的亲身经历有很大关系,因为我也是宣子的一员,我明白他们的需要及挣扎。”当时加欣的父母回应神的呼召,被差派到西非加纳宣教,那个年代是没有短宣这种形式的宣教体验,所以宣教士都是凭信心去的。加欣的父母在当地没有一个人认识,而且行李在3个月之后才能到齐,在艰苦的条件下,加欣一家在西非加纳扎根下来。

加欣坦言:“很多时候,当一个家庭去宣教,父母有从神而来的呼召,但小朋友是没有领受呼召的,只是跟随父母行动,不是理所当然地对于自己的身份感到自豪。”在其他人看来,觉得宣子只是去外地生活,但其实有很多文化适应、身分认同及属灵生命方面的问题。关于跨文化经历,加欣是属于比较幸运的,因为只是去了西非加纳这个地方生活,而有些宣教家庭因着事工需要,去过很多地方事奉,有些宣子在很短时间就转了5、6间学校的情况并不罕见。很多宣子认识朋友很容易,但建立深入的关系却有一定的困难。而因着跨文化的经历,引起身份认同的问题,从而影响到宣子的属灵生命。很多宣子没有稳定及持续的教会生活,主要依靠父母去认识神,较少有属灵群体的支持。加欣回港后,也感到适应上有很大压力。别人会认为宣子一定与神的关系很亲密,但其实这并不是必然的。

关心助突破身份障碍

作为香港的教会及信徒,又可以如何去支持这些在外的宣子呢?加欣这样回应:宣教士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回来述职的,其实教会可以趁这个时间积极去认识宣子,例如带他们出去玩,和他们建立关系,因为友谊及群体的关心很能帮助他们建立对香港及教会的归属感。我以前回来香港1、2天就会很想离开,因为我觉得和这个地方没有连系。通常教会及机构对宣教士的事工关心很多,但其实宣教士的家庭状况都是很需要关心的。另一方面,教会可以鼓励差遣短宣队,除了支持宣教事工,同时也关心及支持宣教家庭,可以为宣子举办一些活动,例如教读写中文等。“我在加纳时,没有机会学习中文,其实觉得好可惜及遗憾,以致之后回港要很辛苦地学习中文,其实语言是一个很重要的文化连系。宣教家庭及宣子作为中国人,是需要对自身的文化有一个认同的。”

另外,宣子虽然不经常在香港,但现时网络科技发展迅速,已经有多种不同方式可以与他们交往。例如将他们放入教会的代祷里等。宣教士可以分享事工,宣子其实也可以分享自己的生活及见证,例如安排他们在儿童主日学里与小朋友分享。“我8岁时随父母回港述职,有一次我跟随父母去一个教会分享事工。有一个家庭在崇拜结束后主动来认识我们,并在我们回加纳后开始同我们通讯,还不时送礼物给我们。而我也会回信,透过几年的信件往来,我们之间就建立了关系。而正是因着他们的缘故,我会开始期待回香港的时间,因为可以与他们见面。这些事情好像很细微,但就好像一条线一样将我与我的家乡——香港联系了起来。”

因着对宣子的负担,加欣由10年前回港后,就积极参与宣子的关怀事工。在香港差传事工联会辖下有一个关心宣子的委员会,是由一群对宣子很有负担的弟兄姊妹组成的,而加欣就是最早加入的委员会成员之一。每年的暑假,加欣与其他成员都会举办宣子夏令营,而今年已经踏入第10个年头了,这个夏令营目的是为了帮助那些回到香港的宣子可以认识相同背景的朋友,找到一起同行的属灵伙伴。

(记者莫岚报道)

admin

发布留言

发布留言必须填写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公开。 必填字段标示为 *

Next Post

感动之旅圣经展 神的话是活着的

09/04/2017 – 13 尼散月 5777
The Inspired Exhibit“感动之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