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與教會仳離的縮減(下)-【選民系列】專欄

2010年10月,教皇本篤十六世邀請來自中東各教會的180位主教在梵蒂岡會面,他呼籲這些阿拉伯基督徒領袖成為解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人民衝突的和解中介。希臘梅爾基特(Melkite)教會的大主教西里爾·薩利姆·布斯特羅斯(Cyril Salim Bustros)對此善意卻存相反看法:「聖經不能用來證明猶太人返回以色列並巴勒斯坦人流離失所是正當的,也不能用來證明以色列佔領巴勒斯坦土地是正當的。我們基督徒不能說『應許之地』是猶太人的專有權利。這個應許被基督取消了,不再有選民——所有國家的男男女女都成為選民。」

他的言論證明,替代神學及其基督教巴勒斯坦主義仍然主導著一些教會。即使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承認猶太人仍然是神的選民,但這並不意味著會完全同意猶太教的四大支柱,尤其是土地問題。2015年5月13日,梵蒂岡正式承認「巴勒斯坦國」,意味著梵蒂岡同意「兩國方案」分割土地。而5月14日是以色列國獨立日,巴勒斯坦人稱為Naqba日。Naqba的意思是「『災難』,其中大約三分之二的人口成為難民,失去了對獨立戰爭前他們居住的大部分土地的控制和所有權。」羅馬教廷於1994年與以色列建立外交關係,但並不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的首都。根據1947年11月29日聯合國大會第181號決議,梵蒂岡支持聖城國際化。

在新教方面,最新的突破是2015年11月11日EKD(德國福音派教會)對反猶主義的譴責。新聞稿稱:「EKD大會120名成員一致決定,德國福音派教會的決策機構,放棄了16世紀神學家迫害和驅逐猶太人的呼籲。路德曾希望剝奪猶太人的公民權並驅逐出德國。」EKD是德國信義會、改革宗和聯合教會的遮蓋機構。近500年來,德國主要新教團體首次在反猶主義問題上與其創始人馬丁路德保持距離。然而,德國的突破並不代表全世界的新教和福音派教會的整體改變。美國的長老會、美國的福音派路德教會、聯合衛理公會以及世界基督教協進會等新教教會,要麼反對以色列「佔領土地」,要麼支持抵制、撤資和制裁運動去抵制西岸和戈蘭高地定居點生產的以色列商品。

去猶太化、反猶太化和替代神學導致教會脫離以色列,並將自己定位為神應許的絕對繼承人。通過這樣做,布拉頓(Bratton)評論說,基督教會幾個世紀以來一直在異化自己,這意味著教會成為迫害包括猶太人在內不同信仰的人之機構。莫爾特曼斷言:「今天的教會越是從這種濫用自己的行為中解放出來,它就越清楚地認識到以色列是它的永恆起源、歷史夥伴和希望兄弟。」如果以色列是教會的起源,那麼它也是教會的未來。與以色列連結就是讓教會與以色列建立夥伴關係,共同為世界帶來希望。


黃濠光牧師博士,現任神召會友愛堂堂主任,曾任國度復興報及國度雜誌總編輯。畢業於美國福樂神學院及新國際大學。曾在以色列海法大學修課,熟悉以色列近代史。

 

admi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Next Post

從終點開始的旅程 -【回家的旅程】專欄

11/02/2022 – 10 亞達月I 5782
當趙仲權牧師分享回家這個旅程的開始,他曾談到與戴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