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起﹕黃元山(論壇主持)、鄭慕智、陳君洋、楊建霞)
近年,香港社會出現嚴重的、代與代之間的撕裂,即使是各年齡層的領袖,彼此之間都缺乏溝通,甚至只著意帶領同輩,跟上一代或下一代離得更遠。在2月份舉行的「全球領袖高峰會2017」,除轉播多位世界知名領袖的演講外,更舉辦了一場貼近社會現況的本地論壇,以「不同季節的領袖」為題,邀請了三位不同年齡層的領袖彼此對話,分享其領袖歷程及領導思維。
領袖要懂「授權」、「同理心」
80年代末出生的「良師香港」(Teach4HK)創辦人及CEO陳君洋,在學業生涯上可說是「大贏家」,以會考十優的成績入讀中文大學環球商業課程,更從哈佛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MBA)課程畢業,卻因為眼見教育不平等,創辦Teach4HK,招募及培訓具熱誠、才幹的大學畢業生,一年全時間投入以基層為主的學校參與教學服務。身為青年領袖,每天接觸及領導不同的年青項目老師,陳君洋體會到授權(empowerment)及同理心(empathy)對領袖的重要性。「你必須做錯了才能學習。」他強調,授權需要有信任,容許對方有錯誤,同時聆聽他們的不同意見。另外,要嘗試從對方的角度去設想,了解前線工作的實質困難。「即使我的機構員工只是比我年輕兩、三年,我也有時候不明白他們的想法。然而,同理心就是領袖最重要的質素,沒有同理心就不能獲得尊重。」
核心價值團結組織
另一位講員、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YWCA)總幹事楊建霞坦言,自己比陳君洋多約十年社會經驗,回看自己作為領袖的旅程,是神一直在栽培及帶領。她在機構中提倡文化更新,跟同事重新討論機構的異象、使命、價值,得出四個核心,就是基督信仰、透明度、信任及合一精神。「如果這四個核心抓不緊,再做什麼服務都只是表面功夫、包裝。」她指出,YWCA董事會強調跨代的領導,部分成員為約三十多歲的青年。
信靠神帶領人生路
第三位資歷較深的講員鄭慕智博士,在本港作執業律師超過三十年,曾獲委任為立法局議員及擔任多個政府公職。當年他學業成績不佳,幾經波折才入讀香港大學首屆新開設的法律學系,藉律師這個專業服侍社會大眾。他以兩段經文勉勵與會者,並說明多年來的心路歷程。馬太福音二十26-28﹕「你們中間誰願為大,就必作你們的用人;誰願為首,就必作你們的僕人,正如人子來,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鄭指出,基督徒每天要學習順從天父旨意,虛心服侍人。另一段經文是「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羅馬書十二2)不論什麼行業、年齡的基督徒,都應該讓神的旨意在自己身上活出來,顯出與非信徒的分別。基督徒擁有最大的恩典,正是有天父同行。若工作是天父給予的,祂必定會賦予足夠能力應付。
三代領袖看香港青年
論壇上提到當今年青人因社會環境而缺乏機會,鄭慕智卻認為今日年青人創業成功例子比他年青時更多,而服務社會機會仍然存在。「當你想投身服務社會,總會找到機會,而我也鼓勵年青人不要太專注於一個範疇,必須多方面地均衡發展。」陳君洋則表示,香港年青人確實對社會、政治環境感到迷茫。然而他相信,社會雖然缺乏空間,但每個人仍然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去改變社會。「不過,給年青人希望是十分重要的。世界不斷改變,不可以用上一代的『獅子山精神』去衡量下一代。」
楊建霞認為,自己年輕時物質生活不充裕,必須先「搵食」,生活安穩之後才可以追求夢想,而現今年青人大部份不缺乏基本生活需要,因而期望的東西亦不同。陳君洋則指,今日年青人即使有一定收入,卻因土地問題而無法有安定居所,難以成家立室。另外,香港社會亦缺乏「失敗文化」,年青人若生命中走錯路,就不會再有機會。「年青人關心社會的心,我們有責任去珍惜,並且幫他們用於正確地方。」總括而言,在不斷變化的世代中,三位講者都認為,年青人必須終身學習,裝備自己適應任何困難與挑戰。
(記者陳淑安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