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云「久病牀前無孝子」,責備孩子無情,置老邁多病的父母於不顧。也是一種嘆息,長期的病患,不只是病者本身受苦,身邊的照顧者,同樣承受壓力,以致想逃避。
社會的醫療及福利制度仍有待改善,病者的親人或親密的朋友,自然要分擔更多照顧的責任。顧及病者需要的同時,同行者也需要注意自己的身心健康,才不會因負荷過重而「燒盡」(burn out)。
雖然不是專業的醫護人員,同行者對病患親友的身心需要多了解一些,例如一個因腳痛不能自由活動的老人家,物理治療師鼓勵他要多點行路,否則腳的活動能力會每況愈下,家人不要怕他埋怨走路會痛而不讓他行走;一個抑鬱的人不願出外,不是讓他整日留在家中,反倒要鼓勵他嘗試出外。病人除了要定時服藥之外,最需要的是心靈的支援,這不只靠愛心可以做到,還要加上一點溝通輔導的技巧。
此外,同行者只是凡人,不能完全滿足病者的需要,雖然以同理心去跟病者相處,卻仍要有一道界線,一方面是保護自己,免得陷入病者的情緒之中而不自知,另一方面要協助病者學會自我照顧,逆境自強,走出心靈的幽谷。
與長期病患同行,照顧者更需要支援。若年老的父母與你同住,邀請其他的兄弟姊妹在假期來幫忙,讓你有喘息的機會。獨生孩子要照顧老人家,可以尋求社區的福利資源,不要以為這就是不孝。有些重情義的人,連自己的家庭也放下去照顧陪伴患病好友,的確令人動容,短期還可以支撐,長遠則要為病者尋找支持系統,例如其他朋友輪流幫忙。
先照顧好自己,才能與病者同行走更遠的路。
文@徐惠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