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教會中,推雅推喇教會時常被說成是「最不起眼」的。它既沒有像以弗所那樣的領導地位,也不像別迦摩那樣曾是王國之都,推雅推喇位於別迦摩與老底嘉兩地之間,今天在土耳其被稱為阿克希薩爾(意謂「白色城堡」),遺下的古蹟不算多,只有原有的大教堂及刻有羅馬皇帝的石碑等,所以旅客都常是「到此一遊」自拍一下就趕路到下個景點了。筆者當年也是這樣,差點錯過了這地方。
推雅推喇就像「舊香港」,經濟通商,賺錢至上,紡織、染料、金屬工藝等都有相關公會。聖經中除了七教會書信外,提到推雅推喇的,就是保羅在歐洲佈道後,第一位帶領信主的,正是推雅推喇婦人呂底亞(徒16:11-14)。呂底亞之後一直幫助保羅和西拉等使徒,同心為主盡力。
推雅推喇教會的信是七封書信中最長的。信中對教會有欣賞,也有責備:教會在行為上顯出愛心、信心、勤勞、忍耐和許多的善事,但同時也有極大的錯謬,就是容讓因先知耶洗別錯誤的教導進入教會之中,沒有辦識異端的能力。
神勉勵推雅推喇教會要做得勝者:「那得勝又遵守我命令到底的,我要賜給他權柄制伏列國;他必用鐵杖轄管他們,將他們如同窯戶的瓦器打得粉碎,像我從我父領受的權柄一樣。我又要把晨星賜給他。」(啟2:26-29)
事實上,直到20世紀初期,推雅推喇教會都仍由東正教徒維持。及至1919至1922年發生第二次希土(希臘與土耳其)戰爭,土方得勝,簽訂洛桑條約,世界將鄂圖曼帝國之前割讓給希臘王國的領土被併入新成立的土耳其共和國。1923年希臘土耳其提出了「人口互換」,至少160萬人(約120萬希臘正教徒,35-40萬希臘穆斯林)被兩國強制迫遷,成為難民,也被剝奪了自己祖國的國籍。
1922年,東正教會君士坦丁堡牧首任命了一位西歐和中歐的大主教,冠以「推雅推喇大主教」頭銜。由此推雅推喇就「轉籍」駐紮在倫敦,就此存留,「總要持守,直等到我來」。恰巧的是,現任推雅推喇大主教聶基道(Nikitas Loulias),就是首任正教會普世宗主教聖統香港及東南亞都主教教區的主教。教區於回歸前的1996年成立,管理中國大陸、香港、澳門、臺灣及東南亞地區的教務,他後來於2019年接任推雅推喇大主教,負責牧養英國和馬爾他等地區的希臘正教會。
波波Sir,大學社科系老師,尤愛鑽研世界歷史地理。「出発(發)進行」是一日本漢語,意思是指在列車出發時,車長發出的「指差喚呼」。香港人酷愛旅行,在疫情反覆,不能外出的日子,讓我們以相片帶動眼睛旅行,透過遊歷七教會,以信仰反思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