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不断打乱了全球的格局,更打乱了教会的常态,令更多教会在全新的环境中寻求转型和更新,来自信义会蒙恩堂的周辉牧师在多年前已经带领教会走过转型的道路,最近他还出版了新书《到处都是小教会》,分享他教会转型及建立小教会的经验,鼓励信徒植根教会DNA,突破框架,发挥才能,建立教会。
牧师被门训
早在多年前,周辉牧师已经在寻求教会转型,他坦言,当时自己的心不是很纯正,觉得转型就能变成大教会。他们看了一本书,上了一个课程,就开始做,结果不到2年,教会出现了很多问题,甚至同工也被调职。就在那时,周认识了一位牧师,并接受她的门徒训练。“当时是我第一次学习何谓‘埋身’(近身)门训。在过程中,我曾被她责骂,但在责骂的背后我看到很多爱。她需要牧养一间颇大的教会,却仍然来关心我。”现在,周的教会将主日学和查经班等都拿走,只做门徒训练。弟兄姊妹为门徒上完基本训练后,就会按著门徒的进度和需要,慢慢进入“量身定制”的训练历程。
带头改变
在教会转型过程中,周分享,最大的阻力是自己这个牧师。“我有太多框架,如果我不能先突破,他们也不能突破。”关于做门训,最初周很抗拒,心态是弟兄姊妹做就好,自己很忙,需要讲道,教主日学等,而弟兄姊妹也不敢质疑。“但是作为牧师一天不做,他们也不懂如何去做;自己不先转变,教会也不能转变。”
过去主日崇拜,周会穿牧师袍,自己也感觉很好。第一次选择不穿袍,以及走下讲坛,周直言,他紧张到心都快要跳出来。“当时我手还摸著讲坛,弟兄姊妹不知道我很紧张,因为我要离开这个很保护我的地方。”周发现,原来转变是很难的,而且很多时候不是传统的阻力,而是自己是否愿意踏出这一步。
长辈的支持
很多人认为,教会转型会失去一群长者,但周没有这个感受。当时他希望教堂更有活力,想将原本的传统木长凳换走,第一时间是担心长者是否愿意。“于是我一个个去问长者的意见,发现他们原来不如我们想像般守旧。很多长者都说,转吧,我不舍得,不过教会需要进步。”第一次在崇拜中加入敬拜赞美,当时感觉很吵。有一次崇拜之后有位老人家对周说,敬拜很吵,不过你们继续吧,教会需要。“想起他们我就很感动。我们的长老,今年100岁,如果不是因为疫情,每个礼拜他都会坐在后面参加崇拜,他从过去的礼仪崇拜到今天唱赞美诗歌,我肯定他有9成的歌不会唱,但他愿意每个星期回来支持我们。他们里面是有挣扎,因为这些改变与他们人生走过的路不同,不过他们想祝福下一代,所以心怀很阔。”
万事起头难
华人是很心急的,做了一件事,希望两年之后就有很大的改变。但实际上教会转型的最初一两年,没有任何实质的改变可以见到。“第一年,我花了9个月训练的第一个小组分成两个小组,多了两个组对整个教会来说是没有分别的。然而2、3年过去后,出现几代门徒的改变,大家才能感觉教会的不同。要熬过这个时间,就要放下自己的企图心。”周又指出,作为牧师,当然想教会增长变大,但牧养是他们的责任,变大是神的恩典。
小教会的诞生
在教会转型后,周发现教会不是继续增大,其次开始看到弟兄姊妹并未得到最好发挥,于是寻求是否有更多发展平台。“在教会60周年时,我们进行集体聆听,领受到做小教会。”周开始时不懂何谓小教会,甚至去美国观摩其他教会模式,但他发现别人做到的,他们在香港未必能做到,这几年发现,他要学的不是模式,是好好扎根自己的DNA。“虽然是小教会,但我们不要将目光放在数字上,而是放在教会建立时的DNA上。如果教会的其中一个DNA是‘爱耶稣’,即使教会人数很少,然而它是一间爱耶稣,愿意带门徒的教会就可以了。”
最近2、3年,教会差派弟兄姊妹出去建立小教会,并且释放小教会成员不需要星期日回来参与崇拜,他们认为,好的基督徒不是看是否在主日出现,是否有十一奉献等,而是看他们是否爱耶稣及懂得训练下一代。
植根教会DNA
“在最初转型阶段,我的老师就提过我,不要做太多表面的东西。”很多同工一进入转型,就说要改崇拜,改制度,其实这些都不重要,因为人不转变,改变其他表面的东西只会引起大家紧张,不会长久。
“我们很懂得抄,哪里有成功模式,我们就会去抄,无论是香港还是外国的经验,然而我们很少看到自己的DNA,或者花时间于教会的DNA中扎根。”周认为,教会是可以百花齐放的,小教会不是唯一的出路,但现在的情况是,我们很容易一窝蜂去学,有些人学到了外壳,但做不到生命,很快一有风浪来,就会转。
门训的传承
周的其中一名门徒心平分享,一开始她听到牧师说要门训自己,她是极度紧张的。虽然她过去在小组中不断成长,但从来不懂如何与神建立关系,以及聆听神声音。然而在门训中,心平学习如何亲近神和祝福下一代。“门训让我看见身教很重要,我会和牧师一起去服事和工作,看他如何活出生命。”
后来心平在祷告中听到神吩咐她去为别人做门训。但当她去做近身门训,门徒出现各种情况,令她自我质疑。“但当她们有微小的改变,就觉得一切都值得。牧养不是一朝一夕,一个人的生命改变是用年来计算的。我本身也是很急的人,很想很快看到改变,门训让我看到,我是牧养生命,不是一件事情。”
(记者莫岚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