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失去希伯來式態度看待神 |
|
猶太人思維對神有深遠的敬畏,神不是研究分析的主題,而是熱情敬拜的對象。人有限的腦袋不能夠了解神,唯一對祂合適的回應是愛祂,敬畏祂和順從祂。 |
希臘人思維將人的理智神化到高過神的地步。他們認為人類的意志終究能夠了解神,也相信人如果能足夠了解一件事,就能掌控它。 |
願神恢復信徒對祂的敬畏。不要滿足於「理智上」想搞懂神的基督教,讓生命的最高目標是來讚美祂、服事祂和愛祂。 |
二. 失去希伯來式態度看待聖經 |
|
猶太人思維尊重聖經,他們認為凡與神同行的人,研讀妥拉(神的教導)是他們的責任。 在第一世紀,到了猶太成年禮(bar Mitzvah),所有遵行律法的猶太人被要求能夠明白並背誦整本妥拉,還有大部分的詩篇以及先知書。 |
希臘人思維一般基督徒不需要懂聖經,認真研讀聖經是為專業的神職人員所保留的。直到今日,對多數基督徒而言,讀經只限於每日靈修閱讀,難以從神得著面對每日生活的智慧。
|
願神恢復信徒對神話語的熱愛。神深奧的事不只是給牧師,讓我們學習研讀神的話,讓心思充滿神的思想,並發掘其中的喜樂。 |
三. 失去猶太人強調家庭的重要 |
|
猶太人思維屬靈生命成長的最主要場所是家庭。大多數節期與慶典都不是在會堂或聖殿中的群體聚集,而是在家中,由父親來主持,他有如全家的祭司和長老。
每週最重要的敬拜歡慶是迎接安息日,星期五晚上,猶太父親帶領家族敬拜神,並為在場所有人禱告祝福。安息日的慶典為初代教會提供了發展的模式,以及領袖的訓練場所。 |
希臘人思維基督徒的靈命生活主要是建立在教會活動上,通常在教會的建築物中舉行,由支薪的神職人員帶領,大部分的活動只需要人到教會參與即可。
教會中有按立牧者執行各種領導功能,以致一般信徒難以成為教會領袖。
|
願神恢復家庭成為屬靈生命的中心,敬拜與研讀神話語的場所。 |
四. 失去希伯來式的態度看待生命 |
|
猶太人思維視生命的每個部分為神恩慈的禮物,盡情享受神所賜下的每個福分。(申14:025-26) 所有神的祝福都是給我們在合適的情境中以感恩之心來享受的。 |
希臘人思維當希臘哲學思想與聖經教導融合一起,導致基督教信仰變得毫無喜樂,貧窮和受苦被視為美德。在中世紀,想要親近神的人必須發誓成為貧窮及禁慾的人,與家人朋友隔離,透過肉身的受苦成為聖潔。 |
願神恢復合乎聖經的生命態度。學習享受神的同在,快樂地服事祂,回到神原本所設計的樣式。 |
君士坦丁改組教會的歷史進程
背景
門徒從五旬節領受聖靈後,開始建立教會,由於基督徒拒絕對羅馬皇帝效忠,此後的3個世紀,基督徒受到來自部份猶太教派和羅馬政府的迫害。然而教會在苦難中卻增長得比任何時期更快。直到主後 300 年,羅馬皇帝君士坦丁歸化基督教後,基督教就漸漸成為羅馬帝國的「國教」。
君士坦丁悔改歸主
312年,君士坦丁與馬森提(Maxentius)進行王位爭奪戰。在戰役前夕,君士坦丁向波斯太陽神祈求時,看見太陽旁邊有一個燃燒的十字架的異象,並有聲音說:「靠此必得勝。」之後他贏得了戰役。
君士坦丁獲得王位後,宣布自己成為基督的跟隨者,決定為基督教平反。在他的堅持下,東羅馬帝國皇帝李鍚尼(Licinius)和他共同頒佈《米蘭敕令》,承認基督教為合法宗教,並歸還過去沒收的教產,規定星期天為禮拜日。
教會的改變
當基督教成為合法宗教,基督徒接受了君士坦丁成為教會的大祭司(pontifex maximus)。公元325年,君士坦丁召集並主持了尼西亞大公會議(the Council of Nicea)。除了解決教義上的爭議,君士坦丁也利用這個機會重組教會,使教會與猶太根源切斷,使基督教信仰與異教文化混雜。
《恢復猶太根源》,羅柏特・海得勒(Robert D. Heidler)著,台北以琳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