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間1919服務據點 瘟疫來時成為社會安心網絡

面對今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基督教救助協會已設立10年的1919食物銀行,近期透過網路和教會傳遞防疫訊息、提供防疫包、口罩及糧食等物資,來幫助及支援社福邊緣戶,醫護前線以及弱勢家庭。

1919食物銀行總監張謙方受訪時表示,目前有600間教會參與1919食物銀行的食物專案,其中包括贈送食物包。張說,從宣教角度來看,與社會連結、與各團體合作就是傳遞福音的機會、彰顯神榮耀的開始。許多非基督教媒體、各縣市政府公共部門及非營利團體,也會來詢問救助協會,如何執行急難救助,以及執行過程中會遇到的挑戰或問題,由此相信救助協會已成為台灣社會的祝福。

在新冠肺炎疫情中,1919食物銀行參與在實體、公共部門的關懷個案,人數幾乎是翻倍遽增,這群人可能是因無薪假、停薪留職或是居家檢疫等而無法外出工作。張表示,雖然台灣的疫情已趨緩,但目前從新聞得知南美洲、越南等地禁止糧食出口,因此想到聖經上神啟示約瑟「要為荒年做準備」(創41)。台灣的大豆、黃豆及小麥等都是進口的,可能連帶影響油及麵粉產量,因此,已開始儲備,為急難家庭、弱勢族群做更多荒年的預備。

關於未來的發展及計劃落實,張說,去年便已開始規劃,因目前的食物包、急難救助金都是屬於殘補性的服務——「你有缺,我補給你」,但10年過去了,希望社會企業的責任不應只停留在殘補性的服務,而是改變當地的貧窮世襲或思維,使他們有力量站立起來,達到自給自足、多得給人的機會。

「愛佳培」社會企業即是一個宣教模式,透過無償提供農業、食品等技術去幫助有需要的群體。例如,若一塊肉明天就到期,可以透過加工技術作成料理包,再延長它8個月的食用壽命。這樣的宣教模式,可以改善偏鄉經濟,也可透過宣教士把農業技術帶到創啟地區的宣教禾場,成為福音與生活上的助力,產生良善的循環。

張表示,除了愛佳培的社會企業、宣教工場的10年計劃外,今年他們開始與花蓮啄木鳥全人關懷協會合作,幫助原住民婦女自力更生。7月13日將開課,透過補助縫紉機、織布機幫助5位太魯閣家庭的婦女有一技之長,經濟能夠獨立,並且有機會接觸福音,讓從原本接受食物包、救助金的個案,成為可以工作、給予祝福的人。除了原住民,許多教會中也有新住民,教會幫助她們申請食物包、救助金,提升她們在家庭的價值與地位;未來也會幫助她們有一技之長,讓她們真正的被家庭和社會接納。

「哪裡有需要,就是我們(教會)回應的時刻!」張呼籲信徒為救助協會禱告,不論是食物銀行、陪讀計劃、急難家庭救助及重災救助等,在台灣各地都能為主作光作鹽。

(台灣國度復興報記者劉以琳報導)

 

 

admi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Next Post

【國度觀點】整裝待發 「教會」新里程

25/05/2020 – 2 西彎月 5780
最近數月因著疫情的發生,全地教會的實體運作都被迫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