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食有道] 自煮时代来了

 

文@黄少芬

网上有数之不尽的蛋糕教学资讯,搅拌面粉,打鲜奶油,不再是又大又难的事了。还记得以前曾经流行一时的即做蛋糕粉(instant cake mix)吗?我最近得闻它的一个有趣故事。

美国食品厂在40年代研制出即做蛋糕粉,所有材料已预先混合,消费者只要加水进去,就能轻轻松松做出蛋糕来。初期销售情况很好,但50年代中期出现滞销,通用磨坊公司于是请来心理学家Ernest Dichter找出问题。最后发现原因是过程太过简单,蛋糕的确做成了,但消费者感受不到自己是在进行烘焙;即是说,参与度太低,无法带来满足感。Dichter建议增加一项工序︰加入新鲜鸡蛋,让消费者感到自己真像个蛋糕师傅。结果销量大增。

几十年来,香港的电视台一直有烹饪节目,都是在下午的妇女节目时段。现今烹饪节目形式层出不穷,并且全日不同时段都有,反映自煮时代的热潮。虽然物质丰富了,但人们已不再只满足于味觉的享受,更想“快乐地参与”煮食的过程。有人便说,这可能是工业化造成人与物质之间的关系疏远,而最后产生的反弹现象。用钱买蛋糕吃,怎能及得上自己亲自烘培蛋糕那么有意思呢!自己亲手做出来的,即使不是一流,但在自己眼中就是伟大作品。

这种参与创作过程的热情,社会层面的集体表达有“创客文化”(台湾称之为自造者文化)(maker movement),中国内地和台湾的政府大力推行,加上补贴,因此两地的起步早于香港,规模也较大。我们小时候,妈妈在家里用缝纫机造衣服,而创客文化将之推向高科技层面,昔日妈妈车缝衣服,今日创客使用高科技仪器创造机器人。自己需要的东西,亲自设计,亲自动手,就是创客精神。

教会向来有高度参与的文化,在这方面走在时代的尖端,人人皆祭司,个个要事奉。但只有“做”,不一定是有满足感的参与,因为过程可能没涉及创意,只是因循去做。你可能会说,我们是要服侍人,不是求个人满足感,我同意,我也不是提倡有自利动机的事奉。我想说的是神创造人的特质,如果我们在事奉中压抑了神给我们的创造力--我们所分享到神的一种属性,我们就在彰显神的丰盛上有所欠缺了。

admin

发布留言

发布留言必须填写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公开。 必填字段标示为 *

Next Post

十年后以色列人口接近一千万

29/02/2016 – 20 亚达月I 5776
  据以色列中央统计局(CBS)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