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牧者分享 政治紛爭下的證道

 

去年在香港發生的占中事件,對香港的教會,尤其是對牧養青少年的牧者帶來極大的衝擊。中大崇基神學院教牧事工部於本月中舉辦之週年牧養研討會,其中一節論壇以「政治紛爭下的證道」為題,邀得何志滌牧師、吳宗文牧師、陳恩明牧師主講,劉進圖先生作回應。

何談到,去年是他在牧會多年以來,面對最大掙扎的一年。占中期間,他曾到「緩衝區」7至10日,與持不同意見的人交談。雖然他和他的教會沒有就事件公開表態,但他並非無知或冷感。何表示,由於他的教會在年初時已定下講道主題及聖經章節,故當時沒有就占中事件改變講道內容。

他以三點來回應社會上的爭拗︰合一、委身、大使命。首先,合一並不等於統一,對不同意見應該求同存異;第二,信徒要委身在這個時代的香港,認清神的召命;第三,要回應大使命,造就及訓練門徒,傳遞生命,傳承下一代。他深信只有神的話才可真正轉化香港,並非靠政制或政治力量來改變社會。

吳引用著名神學家格魯登對系統神學的定義,指出系統神學嘗試以整本聖經,對任何問題也提供一個答案。談到證道與政治的關係,可從教導形式及教導信息兩方面討論。教導形式方面,他認為在主日崇拜的講壇上,應該較少直接以具體的政治問題作為宣講的核心,因為眼於時事事件的細節,容易流於表面。當判斷一件事是否公義時,若缺乏橫面和立體的比較,例如與外國的例子,很容易找錯重點。人們應用在占中的聖經和理論,他完全同意,但如何把原則應用在實際情況及為何運用該種手段,他則稱有所保留。當遇上社會的議題,要從聖經出發,別要隨波俗流,人云亦云。講壇信息要按時序、生活和社會節奏作為規範。至於教導信息方面,可以多讀報章及參考外國例子。他鼓勵同工對社會抱有長遠負擔,認為民主從來不會即時發生,必須循序漸進。

陳以退潮後的海灘來比喻占中過後所曝露的情境,所看到的可能是美麗的寶貝,又可能是一堆垃圾──原來香港人是充滿愛國心和正義感。他同時反思到,反對某種權力的同時,會否代表自己正在追求另一種權力?取得權力後會否腐化?他很感恩,在占中近一週年時,有機會讓不同意見的人一同來到這講座,彼此聆聽和重整,認為若到今天仍然只是互相對罵和對抗,只會造成更深的撕裂。

他亦指出,若政治的議題涉及一些不能妥協的底線,就像觸及淪理和道德的原則,我們便不能輕易地為求息事寧人,說句包容便算。他強調,不能單單因為對事情的瞭解不深,便拒絕發聲,而「應該依照當時自己有限的知識、當時的良知或讀經後所得出的立場,作為不能隨便妥協的立場。」華人教會有明哲保身的習性,但他會反思自己的信仰與追求更好的社會和國家是否有關係,更期望能感動人而非煽動人去持守真正合乎天國的價值觀。

前明報總編輯劉進圖在回應時說,雖然三位牧者各有自己的意見和立場,但三人願意同場交流,他從三人的分享中,看到像家人般的連繫,例如吳和全教會曾跪下為香港流淚禱告,又如陳希望大家要謙卑。他看到信望愛比各人的政治分歧更加重要。他提到主耶穌在約翰福音十七章中,曾五次提出合一,對象是不同背景的門徒,包括政治激進的奮銳黨人。期望在今天的香港,基督徒也能以禱告踏出合一的第一步,為相反立場的人祈禱。(記者陳芝華報道)

admi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Next Post

[國度角度] 千里尋孤:新加坡,回家吧!

29/09/2015 – 16 提斯利月 5776
  文@何寶生 我哭了!這些年來,很少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