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度角度】知恥不為羞恥,無恥至為羞恥

 

文@何寶生
「人不可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孟子〕知錯而自覺羞恥能勇於認錯絕不羞恥;犯錯卻死不認錯乃是無恥,為世人所不恥,這才是真正的羞恥。

2015年8月14日,正是二戰結束70週年紀念日前夕,傳媒焦點在於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二戰結束70週年的重要講話,日本國會對二戰歷史將如何定調。未知各位聽後的感覺如何?是充滿希望可或是極度失望?

德日二國在二戰中乃邪惡軸心同盟國,德國要侵吞整個歐洲,日本卻要侵吞整個東南亞。二戰死傷人數合共更達約1.9億,堪稱人類次歷史上最大的人為浩劫。德日二國從侵略國變為戰敗國,但兩國在戰後反省侵略戰爭罪責問題上的態度,卻有天壤之別,一個贏得世界的尊敬,一個卻被世人引以為恥。究竟是什麼原因及文化底蘊,使這兩個國家在面對錯誤與失敗時,有如此巨大的差別呢?

日本︰國家榮譽為先,認罪乃最大恥辱

日本文化根植於本土神道教與武士道精神的結合,而神道真正成形在江戶時代以後(1603年—1867年),又稱德川時代。16世紀中葉,基督教從歐洲傳入日本,至17世紀初,據說有60萬信徒。由於基督教文化影響日漸擴大,威脅到幕府的統治,幕府於是打出了維護傳統信仰的旗號,於1613年發佈了天主教驅逐令,1633年正式將基督教拒諸門外。倒幕運動後,新政府為鞏固其權力,將復古神道抬舉至國家神道之位,對其他宗教進行打擊和鎮壓,教育全國民眾「尊皇、敬神、愛國」的信念。武士道精神的核心在於「國家榮譽」和「犧牲精神」,為維護國家榮譽而戰死沙場乃武士道最高精神的體現,反之,因戰敗而投降,乃武士奇恥大辱!這為日本軍國主義在二戰中提供了充足的精神養份。

德國︰知恥近乎勇,一跪泯千仇

德國是改革宗改革的發祥地,馬丁路德打破了當時教廷的偽善,以因信稱義的真理取代了贖罪券虛假的教條。「認罪悔改,罪得赦免」的天國真理根植在德國文化土壤之中,使德國能勇敢承認及面對國家曾犯過的罪行及進行深刻的反醒和懺悔,並對納粹加害者予以嚴懲,對受害國承擔責任予以賠償。德國歷屆領導人都明確承認︰這段歷史現在和將來都是我們全體德國人的恥辱。1970年12月,西德總理布蘭德(Willy Brandt)親訪波蘭,特往華沙猶太人殉難紀念碑前獻花,在全世界傳媒攝錄機面前突然下跪,向波蘭人民及猶太人謝罪,並請求寬恕。這一跪泯千仇,不單縫補了德國與一眾東歐受害國間的裂痕,也釋放醫治了無數在二戰中鮑受重創者的心靈,更讓他在隔年得到諾貝爾和平獎!

耶穌基督來到世上作出第一個宣告就是︰天國近了,你們要悔改!可見認罪悔改,相信天國的福音,是進入天國的首要條件。我國儒家文化中也提到︰「知恥近乎勇」〔禮記.中庸〕,意即知恥者,能拒絕不作羞恥的事,故近乎勇。作為生活在香港的中國人,面對現今社會的指罵文化,是否也需要同樣作出深切反省呢?

你最近一次說︰「對不起,這是我的錯,我願意承擔責任」,是何時呢?在神眼中,這並不是弱者,這才是真正的勇者。

admi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Next Post

鬧市中宣告:「我相信奇跡!」

25/08/2015 – 10 以祿月 5775
  將信仰帶進職場,再由職場帶進人群、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