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指父親需重拾教養子女信心

 

【KRT訊】維護家庭基金聯同香港樹仁大學商業、經濟及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以及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與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於2014年11至12月期間,進行一項名為「夫婦眼中的父親參與教養模式」的研究,近日發表相關報告稱,基層父親對自己在父職上的表現,評分比社經地位較佳的父親為低,值得社會各方商討回應及改善方法。

社經地位對教養兒女有影響

香港樹仁大學商業、經濟及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李樹甘博士於研究發佈會上表示,是次為香港華人社區第一次的相關研究,主要探討父親眼中及母親眼中的「父親教養」。研究發現,受訪父親們對自己的滿意度評分,在四個父職的範疇中,由最滿意開始,依次為支持、鼓勵 、照顧、 及管教,而配偶評價丈夫父職表現最滿意的次序,亦與受訪父親們相同。

研究同時顯示,丈夫於照顧及管教兩項父職範疇中的自我評分,比自己的配偶所給予的評分較低,反映父親於這範疇中自覺傾向較弱;而於支持及鼓勵方面,父親的自我評分則比自己的配偶所給予的評分較高,反映父親於這些範疇中自覺傾向較強。

另外,根據數據的分析,收入及學歷較高的父親,比之於這兩方面都較低者,在各個父職範疇中的自我評分都顯著較高,母親方面亦然。此外,有信仰的父親相對於無信仰的父親,其自我評分在統計學上顯著地較高,尤其在照顧這範疇上。再者,婚齡在10年之內的夫婦家庭,父親在管教範疇內的自我評分,比自己配偶所給予的評分在統計學上顯著地較低。

李指出,研究結果出乎意料,跟一般想法不同,發現原來在不少太太眼中,自己丈夫在父職表現上其實已經不錯,反而丈夫看自己的滿意程度卻往往低於配偶眼中所見的,這可能反映丈夫的自信心不足。他呼籲太太們,嘗試鼓勵丈夫,重拾他們在教養孩子方面的自信心,因為丈夫若沒有信心,其參與父親的角色亦會愈發退後,妻子亦因此只好擔起更多職責,造成惡性循環。他同時提出,社會或需要更多討論,如何幫助社經地位較低的父親們承擔父職。

健康家庭優勢特質

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服務總監潘廣輝續稱,其所屬機構在2008年進行的「香港家庭健康質素量表」研究,得出六個健康家庭優勢特質,而維持每個特質,對父親來說都帶來不同挑戰。首先是「責任承擔」(Commitment),指家庭成員要承擔家庭責任,盡力支持家人,拉近夫妻間在觀念上的差異。第二, 家人要有時間共處,享受彼此相聚的歡樂時光(Enjoyable Time Together)。父親在這方面必須要有決心,取得工作與生活上的平衡,包括在教會事奉的時間。

第三,家庭中要有「關懷欣賞」(Affection and Appreciation),因此男性亦要學習感情的表達,並要有正向的思維。第四,家庭中需要「溝通分享」(Positive Communication),家人之間願意彼此分享,重視對方的看法、意見及感受。因此,父親應先放下權威,願意與子女溝通。第五,家庭要有抗逆力(Resilience),就是以開放態度迎接轉變,大家一起面對困難,而父親需要具備良好的逆境智商,盡量明白孩子的心,而平日彼此的關係,亦在面對困難時起至關鍵作用。最後,家庭中要有「連繫信念」(Spiritual Well-being),大家之間建立相同的價值觀,而父親的榜樣更是最要緊的。

新一代男性對父職參與有更大承擔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總幹事狄志遠博士認為,無論基層與中產的香港父親,都面對沉重的壓力,而社會環境本來就不利於父職承擔。「不過,我亦抱有盼望,因為新一代的年青父母大多有反省,也許是因為眼見家庭問題處處發生,這方面意識提高了。」他觀察到,自己的機構以往辦親子講座,九成參加者都是女性,但近年卻有四成參加者是男性,顯示新一代男性對父職參與有更大承擔。

教會不能代父母教導兒童

維護家庭基金董事、香港教會更新運動總幹事胡志偉牧師就「教會牧養與父職角色」上稱,根據「2014香港教會普查簡報」,在教會牧養中,信徒最常遇見的問題是工作(60.1%),而第二的就是子女教養(42.1%)。他引述神學家唐慕華指,父母不可能單獨教養兒女,而是需要整個基督徒群體支持。

胡提醒,無論是教會、學校,甚至是社會服務機構,其角色不是代替父母,而是幫助父母教養孩童。基督徒父母必須重新肯定,他們自己在靈性上教導子女的職責,而教會的職責只是提供平台及資源,裝備父母,而不是代他們教導兒童。教會應促進家庭成員建立信仰與價值,幫助父母建立個別的家庭祭壇,並且鼓勵單身信徒作「屬靈父母」或「屬靈兄姊」。最後,教會可定期有跨齡的崇拜或聚會,安排家庭短宣或事奉機會,以致家庭中的信仰承傳效果更佳。

(記者陳淑安報道)

admi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Next Post

美長老會接納同性婚姻

23/03/2015 – 3 尼散月 5775
  美國長老教會總會就修改婚姻定義再次舉 […]